近日,一份名为《彩礼给付与婚姻保证协议》的文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从其文本来看,疑似经过律师起草或把关。然而,这份协议不仅不能成为保障婚姻的“护身符”,反而堪称律师业务的反面教材。
一、《彩礼给付与婚姻保证协议》内容概览
该协议甲方为女方父亲赵*国,乙方为男方刘*,旨在保障赵*与刘*婚姻稳定并就彩礼事宜达成共识,要求乙方无条件遵守。具体条款如下:
1.彩礼性质条款:乙方支付38.8万元彩礼,视为对甲方家庭的“诚意保证金”,与赵*无关。
2.婚姻存续保证金条款:若因乙方过错(出轨、家暴等)导致离婚,彩礼不退还,还需支付20万元违约金。
3.生育保证与惩罚条款:婚后两年内生育至少一名健康男婴,否则支付10万元“生育延误补偿金”,且生育男孩义务不免除;若因赵*身体原因无法生育,彩礼不退。
4.人身权利限制条款:乙方婚后工资卡交赵*保管,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探望原生父母,每年探望不超两次。
5.最终解释权条款:“乙方过错”的最终解释权归甲方赵*国所有。协议自签字生效,效力高于结婚证,直至赵*自然终老。
二、协议整体效力评估:严重违法致整体无效
此协议并非合法有效的《婚前协议》,其内容严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与公序良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应认定整体无效,自始不具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都无权据此主张权利。
具体而言,协议存在以下根本性缺陷:
(一)违反公序良俗
协议中“生育男婴”的义务、限制乙方探望父母的人身自由、单方赋予甲方“最终解释权”等条款,严重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婚姻应基于平等、尊重与爱,而非通过强制和惩罚来维系,这种将生育、探望等与金钱和惩罚挂钩的做法,破坏了婚姻的纯粹性和家庭关系的和谐。
(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限制人身自由、干涉生育自由等内容,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规定。婚姻自由、生育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侵犯。此外,协议中“效力高于结婚证”的表述更是荒谬至极,结婚证是法律认可的婚姻关系证明,具有法定效力,岂能被一份私人协议超越。
三、关键条款审阅与风险剖析
(一)协议主体不当
本协议当事人为女方父亲与男方,而婚前或婚姻关系中的财产约定,主体应为夫妻双方。女方父亲作为协议主体并设定权利,缺乏法律依据。彩礼给付与返还纠纷通常发生在夫妻或家庭之间,将女方父亲设为权利人,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得到支持。这可能导致协议在实际执行中面临主体不适格的问题,无法有效保障所谓“权利”的实现。
(二)婚姻存续保证金条款(第 2条)
该条款将彩礼与“婚姻保证金”挂钩,单方面设定男方过错责任。关于彩礼返还,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三种可支持返还的情形,并不包括协议所列“过错”。而且,“不顾家”“与甲方家人争吵”等表述模糊,为日后随意解释、滥用权利埋下隐患。此类以维持婚姻为目的的“保证金”或“违约金”,因干涉婚姻自由,通常不被法律认可。一旦发生纠纷,男方很难依据此条款获得法律支持。
(三)生育保证与惩罚条款(第 3条)
此条款违法性严重。强制要求生育并指定子女性别,侵犯了男女双方的生育权和生育选择权,违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同时,责任划分不公,因女方身体原因无法生育,男方仍承担不利后果(彩礼不退),显失公平。该条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绝对无效。若男方因此遭受财产损失,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得到合理救济。
(四)人身权利限制条款(第 4条)
该条款限制乙方探望原生父母的基本权利,侵犯了乙方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人身自由权与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此类限制人身自由的约定自始无效。若男方因此与原生家庭关系破裂,且无法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探望权,将对其情感和生活造成极大伤害。
(五)最终解释权条款(第 5条)
该条款赋予甲方单方独占的“最终解释权”,排除乙方权利,违反合同公平原则。根据《民法典》,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免除或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这意味着在协议履行过程中,甲方可能随意解释条款,损害乙方利益,而乙方却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核心风险总结
本协议对乙方刘*而言,存在极高风险:
(一)财产损失风险
基于无效协议支付的彩礼,在符合法定条件时本可主张返还,但协议签署可能使纠纷复杂化。男方可能陷入既无法维持婚姻,又难以追回彩礼的困境,造成财产损失。
(二)人身权利被侵害
协议试图以合同形式非法限制乙方的人身自由和家庭关系,使男方在婚姻中处于被动和不平等地位,其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
(三)法律纠纷隐患
该协议无法提供承诺的“保障”,反而会成为引发家庭矛盾和诉讼的导火索。一旦发生纠纷,各方可能陷入漫长的法律诉讼中,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这份《彩礼给付与婚姻保证协议》严重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律师若参与起草此类协议,不仅未能履行维护法律尊严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职责,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的法律问题和社会矛盾。律师应秉持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客户提供合法、合理、合规的法律建议和服务,而不是助长这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