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本次巡游共13辆花车,其中国际花车7辆,分别代表土耳其、韩国、俄罗斯、意大利、阿联酋、尼日利亚和新西兰;国内花车6辆,则来自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江苏宜兴、广东潮州、山东淄博和甘肃敦煌。这种国际与本土的碰撞,不仅展现了瓷博会的开放包容,也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笔者实地探访了两个会场——上午在陶阳里,巡游车停靠在大碗地下一层;中午则转战中山中路。现场气氛热烈,不仅有众多景德镇本地市民,还有许多来自周边地区的游客,甚至有不少从事文旅行业的朋友专程前来观摩。

巡游队伍于下午两点多抵达珠山中路,摩托车编队率先亮相,引来阵阵欢呼。一位女性观众连连赞叹:“太帅了!简直是天选之子!”这样的场景,让瓷博会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行业展会,而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瓷博会的投入远超往届。或许它的短期流量不如某些网红事件,如“鸡排哥”的爆火,但其价值远非一时热度可比。网红易逝,而瓷博会依托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产业支撑,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景德镇市民不会因为“鸡排哥”而排队购买鸡排,却会因瓷博会的花车巡游而欢欣鼓舞。

与杭州的花朝节相比,景德镇的花车巡游虽非首创,却更具国际范和传播力。国际友好城市的参与、国内知名产瓷区的联动,让这场活动成为一次成功的商旅融合实践。更重要的是,它释放了当地政府在文化创新上的决心——瓷博会不再只是领导致辞、行业论坛的“高冷”展会,而是真正走进市民生活的嘉年华。
资料图:花车巡游视频片段组合
本届瓷博会的亮点远不止花车巡游,据悉10月19日,巡游队伍将前往陶源谷,并搭配湖田窑实景剧、瓷源境舞蹈等特色演出。未来,瓷博会还可以引入烟花表演、戏剧主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内容。
笔者建议,明年的瓷博会可以设定更具创意的主题,如《这里有戏》《一飞冲天》或《光彩夺目》。若能每年结合景德镇的产业特点推出不同主题,瓷博会有望成为像杭州烟花节、南昌烟花节一样的标志性活动,吸引全国游客慕名而来。

花车巡游虽未直接展示陶瓷技艺,却通过花车造型、青花服饰、音乐等元素,潜移默化地传递陶瓷文化。正如笔者每年组织的相亲文化节,文艺活动是主线,相亲只是点缀,文化传播需要多元载体,而非单一表达。瓷博会正是如此,它弱化了“陶瓷”的行业属性,强化了“文化”的普适性,从而让更多人走近景德镇、了解陶瓷文化。
资料图:巡游全视频
瓷博会的创新实践,标志着景德镇从“网红城市”向“长红城市”的转型。它不需要依赖“鸡排哥”昙花一现的流量,而是通过群体性活动打造持久的文化IP。花车巡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可能性等待发掘,瓷博会不仅是陶瓷行业的盛会,更是景德镇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