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你还记得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吗?
你还记得自己曾经向往过的诗和远方吗?
我还记得以前很火的一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看看就看看,辞职了,结果也只能“看看”。
没有什么诗和远方,只有空空的钱包和一地鸡毛的生活。
《一地鸡毛》是刘震云的一部小说合集。
内容太过真实,请不要对号入座。
书中通过八个故事讲述了八九十年代部分人的生活。
家庭里的鸡飞狗跳,工作里的勾心斗角…
上头的情绪“小林家的一块豆腐馊了。”于是,“战争”开始了。
从豆腐吵到暖水壶,又吵到花瓶,如果不是有人敲门,不知道要吵到什么时候。
等两个人平静下来,好像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那些琐碎的事像是用刀刻在生活的账本上。
只需要一个导火索,情绪就爆发了,然后就开始翻那些抹不去的“旧账”。
难以调整的工作,送不出去的礼物,一直来“投奔”的老家朋友,偷懒的保姆,不敢生病的孩子…
一件件处理不了的事情像柴薪一样烧着情绪的火炉。
然后越烧越旺,最终伤害到身边的人。
放下面子“面子”是小林生活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小林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又不想让家乡的人看不起,于是家乡源源不断的来人。
一次两次都好说,可架不住家乡的人经常来。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句话戳中了太多人的痛处。
我们怕被人看不起,怕被说“没本事”,怕在别人面前丢了体面…
于是打肿脸充胖子,把自己逼得喘不过气。
同学聚会,明明口袋里没几个钱,却非要抢着买单;
亲戚来家里求帮忙,自己明明办不了,却还是硬着头皮答应;
单位里评优,明明自己更符合条件,却不好意思提,让别人抢了先…
还有太多太多的情况,为了所谓的“面子”,苦了自己,苦了家人。
面子都是别人给的,可生活是自己的。
放下面子,并不是放下尊严,而是对自己负责。
学会知足小林的老婆每天上下班通勤要四个多小时。
好好的朝九晚五硬生生变成了996。
不过后来沾了领导小姨子的光,可以每天做班车,只要四十分钟。
可她却觉得自己变成了“二等公民”,低人一等。
而小林的孩子上幼儿园也是个大难题。
没有关系,没有地位,就只能去居委会的幼儿园。
不过好在对门的邻居想给自己的孩子找个伴,什么条件都不要送他们一个外单位幼儿园的名额。
可他们却觉得这是在“陪太子读书”,是一种“羞辱”,陷入内耗当中。
他们什么都没有付出就收获了别人求不到的东西。
知足常乐,他们在内耗什么呢?
写在最后生活本就是由无数的“鸡毛”组成,有柴米油盐的琐碎,有偶尔的不顺心,也有别人的目光。
可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管理好情绪,就不会有吵不完的架;
放下面子,就不会没哭硬吃;
学会知足,就不会无端内耗。
我们也许无法避免生活里的“鸡毛”,但我们可以理顺它,然后扎成一个“鸡毛掸子”,扫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