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要素重塑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智慧养老成为应对养老挑战的重要方向。智慧养老服务的数智化转型本质是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过程。根据研究,数据要素通过“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阶段实现价值增值。

首先,智能设备采集的老年人健康数据、行为数据经过清洗加工形成标准化数据资源;继而通过数据分析形成健康预警、个性化护理方案等数据产品,转化为数据资产;最终在合规前提下进入数据交易市场,实现资本化流通。
这一过程显著提升了养老服务效能。例如,通过智能手环监测心率异常数据,系统可自动联系社区医生上门检查;独居老人用电量异常波动可触发安全预警机制。
二、三大特征定义数智化养老新形态
有研究指出,智慧养老数智化转型呈现三大核心特征:
场景牵引性: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对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具体场景。例如智能床垫监测睡眠质量,语音助手提供用药提醒,都是针对特定需求开发的解决方案。
数据驱动性:多源数据融合支撑服务优化。医疗机构健康档案、社区活动记录、智能设备监测数据等跨领域信息整合,可生成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服务自适应:人工智能系统能根据老年人实时状态动态调整服务内容。如根据步态数据分析跌倒风险,自动强化平衡训练课程。
三、多元协同破解数据应用难题
面对数据孤岛、权属不清等挑战,研究提出构建多主体协作机制:
2024年民政部与国家数据局推动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促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养老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适老型数据产品,如简化界面的健康监测APP;社区可建立数据采集标准,确保智能设备收集的数据可跨平台使用。
结语:
目前,我国智慧养老数据要素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显示,养老机构数据利用率不足30%,大量实时数据仅用于基础康养服务。随着《“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2026年有望建成覆盖200个城市的养老数据共享平台。
智慧养老的数智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养老服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通过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未来将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让老年人享受到更精准、更贴心的智能化养老体验。
参考资料:
陈思,李金昊,赵宇翔,朱庆华.“数据要素×”效应下智慧养老服务的数智化转型:特征、内涵及路径.情报理论与实践,2025,4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