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戏台》的影评,我最想写的是演虞姬的凤小桐。
凤小桐的扮演者是余少群。余少群拿过金马奖,也拿过华表奖。
在《戏台》中,我觉得是凤小桐支撑着全剧。如果把凤小桐去掉,那《戏台》这部电影,我就觉得没有必要给它写影评了。
前面我说过,六姨太不是《戏台》的灵魂人物,那么灵魂人物是谁呢?正是凤老板——凤小桐。
尽管如此,我觉得或许导演陈佩斯只是把凤老板当配角了,而不是主角,所以其剧情设计在凤老板身上并没有层层递进,而是忽上忽下,真正成了配角。
凤老板最开始是怎么生的问题,到最后一幕却是怎么死的问题了。所以这生与死之间跳来跳去,而剧情也在这生死之间的跳跃中,将故事一步步拉向高潮。
而其他角色,如五庆班班主侯喜亭虽有角色转变,但不鲜明。大嗓儿回到了原点。金啸天始终是金啸天。吴经理也一直是吴经理。徐明礼也一直是徐明礼。思玥的行为在重复,但内心戏有很多。洪大帅也一直是洪大帅。
角色性格和心理随着剧情而走的只有凤小桐。
开始的时候,凤小桐是不太敢和金啸天同台演戏的。他认为金啸天是明星了,自己没有那么大名气,怕演不好。这是对他演戏角色的担忧,也是对金啸天的认可。
本来是怕自己演不好戏的,然而他由于是男旦的原因,一身戏服,还真有人把他当女人了。他居然直接就打退了来骚扰他的士兵。
这两件事不是递进关系。前者是凤小桐对演戏这一职业的专业追求,后者是他对角色的喜爱,却不得不处理因太入戏以至有人真以为他是女人而引来的麻烦。
到真正开始演戏的时候,没想到和他对台演戏的居然是大嗓儿,而不是金啸天。他是拒绝的。
但是他的拒绝很快就沦陷了。有侯喜亭的压力,也有吴经理的哀求,更有戏班整个团队的性命之忧。
他这一妥协,和前面担心演不好戏有点冲突了。担心演不好,并非他对戏不专业,而是他很希望自己配得上这个戏台,不要因为他的戏而搞砸了。
到了后来,他明知这戏要演砸了,仍然上戏台去演。这其实是角色性格和心理的一次倒退。
本来应该是递进的,但是凤小桐退了。原因正是前面说的,他是由怎么活的问题想到了怎么死的问题。
怎么活,当然是要把戏演好,也就是把虞姬演好,所以才会担心无法配上金啸天的戏。怎么死却是担心其他演员了,因为他不演的话,都要没命了。
这或许是配角的命运。
或许把剧情调换一下顺序,先是和金啸天对戏,后来是大嗓儿对戏,人物就会有升级,此时都不必有后来的情节,应该是演完后就去跳河了。这样一来,凤小桐这个人物就会特别鲜活。
在电影中并非如此,考虑到世事往往如此,倒是反映出一种特有的剧情和特有的人物形象,反而显得真实,和当下的生活贴近。
先有不得不演的恶心,后有必须要演的不甘,再有演了之后的惊喜,最后是演得太真的悲伤。
凤小桐虽然一身戏装,内心的情感是激烈的,绝不是平静的。每一次都是极致。这样的极致将《戏台》这部电影的层级一次又一次拉高。
凤小桐为什么跳河?是因为演得太真,被蓝大帅看上了。
这最后的这个剧情,我查了一下《戏台》话剧,发现里面没有这个剧情。其实话剧是对的。电影反而让凤小桐变复杂了。
作为灵魂人物,我觉得纯粹要好一些。因为一旦复杂化后,凤小桐既有反面人物的懦弱、无助、孤寂,又有正面人物的善良、勇敢和坚韧。
这样的一个凤小桐,让电影《戏台》可以打八分了,但就是无法打到九分,因为凤小桐不够干净。
如果我是导演,可能会让凤小桐主演,其他角色都只能是配角。凤小桐是一个干净的人,其他的人可以复杂化。这样电影《戏台》才会更有意义。
凤小桐是可以罢演虞姬的。为什么?都有大嗓儿演项羽了,为什么不能让思玥来演虞姬呢?这样一来,思玥的形象也会更加立体化。
这部电影真的可以更精彩。据说戏台有三部曲,希望另外的两部曲电影上映的时候,可以看到干净的人,或者正直的人,又或者说坚韧的人。电影是在话剧的基础上改编的。既然改编了,就应该改编得更好,力争达到经典的程度。
(木田之光写于202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