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就来唠唠贺州市这名字咋来的,别看现在是个地级市,这地方的历史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最早那会儿秦始皇刚统一六国,岭南这边还乱着呢,老秦派了50万大军过来平事儿,打下来就设了三个郡,贺州这块儿当时归南海郡管。
到了汉武帝时候,这块地儿正式有了县级编制,叫"临贺县",这名儿可不是随便起的,是因为县里有两条河,一条叫临水,一条叫贺水,俩河一汇合,就叫临贺了。
这地名从西汉一直用到三国,孙权那会儿升级成"临贺郡",治所就在现在的贺街镇。
隋唐时期的贺州:名字定型的关键期时间来到隋朝开皇九年,这时候废郡设州,临贺郡改叫"贺州",这名儿才算正式定下来。为啥叫贺州?还是跟那条贺水有关系,隋朝人取名实在,有啥叫啥。唐朝时候更热闹,一会儿改叫临贺郡,一会儿又改回贺州,跟闹着玩似的。
不过唐朝那会儿贺州可不得了,管着六个县呢,什么临贺、桂岭、冯乘、封阳、富川、荡山,地盘比现在大多了。而且唐朝人已经发现贺州这地方产锡特别牛,质量杠杠的,所以锡在古代还有个外号叫"贺"。
到了明朝洪武十年,贺州降级成贺县,归平乐府管,这一叫就是五百多年。
近代以来的行政区划大变动民国时候贺县归桂林道管,后来又在平乐民团区、平乐行政监督区之间来回折腾,治所一度设在贺县八步。新中国成立后,贺县先是归平乐专区,1958年又划到梧州专区。直到1997年才迎来大变化,国务院批准撤销贺县,设立县级贺州市,同时梧州地区行署搬到了贺州市八步镇,改名贺州地区。
2002年又升级成地级贺州市,原来的县级贺州市改成八步区,这下才算定型。现在贺州市管着八步区、平桂区、钟山县、昭平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
为啥叫贺州市?两条河和一座矿的故事说到底,贺州市这名字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最官方,就是因为贺江得名,从汉武帝设临贺县开始,到隋朝设贺州,都是因为这条河。宋朝的《太平寰宇记》里写得明明白白:"以邑内临水、贺水为县名"。
第二种说法就跟特产有关了,贺州自古盛产锡矿,而且质量特别好,《本草纲目》里都记载了:"方术家谓之贺,盖锡以临贺出者为美也"。所以"贺"在古代也是锡的别名,这地方因产锡出名,干脆就叫贺州了。
现在的贺州:长寿之乡与三省通衢现在的贺州可不得了,是全国唯一实现"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的地级市,下辖的昭平、富川、钟山三县全都拿过这个称号。自然环境好得没话说,姑婆山、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姚古镇都是网红打卡地。地理位置更是牛,处在广西、广东、湖南三省交界处,自古就是"三省通衢"。
从秦朝到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让贺州这名字承载了太多故事,下次去旅游的时候,可别忘了这些背后的历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