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老同学退休后总找我,我选择不见

前几天,办公室门被敲响,抬头一看,是三十多年前的中专同学L。我愣了一下,随即站起来,说:“你来了?正好我马上要出去办事。

前几天,办公室门被敲响,抬头一看,是三十多年前的中专同学L。

我愣了一下,随即站起来,说:“你来了?正好我马上要出去办事。”

她刚坐下,我拿起包就往外走,语气尽量平和:“今天实在没时间细聊,改天再说。”

她没多留,我也没再回头。

不是我不念旧情。

人到这个年纪,谁不怀念过去?

可有些人,见一次,旧情就淡一分。

不如不见,反倒还能留个念想。

我们那会儿关系不算近,也不算远。

同一批人一起读过书,毕业后各奔东西,断断续续有些联系。

真正让我心冷的,是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那时我快提拔,档案里有个环节需要证明。

当年学校统一组织了一批人修大专课程,这事得有人作证。

我第一个想到她,一来她在市里,离得近;二来她当时在银行当负责人,说话有分量。

我提前联系她,约好时间,特意赶过去。

那天天气不算热,我站在她单位楼下,从早上等到中午。

三个多小时,我没走,就怕她临时出来见一面。

结果,一直到她下班,人没见着,只出来个年轻同事,递给我一张没盖章的纸条,说是她让捎的。

我拿着那张纸,心里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

不是多大事,签个字、盖个章,对她没任何影响。

可她连面都不露。

更讽刺的是,其他几个在外地的同学,有的直接发了证明,有的甚至专门开车送过来。

人家远的都尽力了,近的反倒连见都不见。

从那以后,我没再主动联系她。

她也没再找过我。

可今年春天,她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

说是刚退休,顺路来办事,顺便看看老同学。

我有点意外,但人来了,总得招呼。

聊了会儿,到了中午,我留她吃了顿饭。

饭桌上,她语气轻松,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可我心里清楚,十年前那个中午,我站在她单位楼下等她的场景,一直没忘。

饭后没几天,她打来电话。

说她一个同事的孩子,在我们县的学校当老师,刚通过市里学校的招聘,想调档案。

人家已经和相关部门说好了,第二天就能办,但家长急,想今天就办完,看我能不能“协调一下”。

我听完,差点笑出来。

这不是拿人当枪使吗?

真要办成,功劳是人家的;办不成,得罪人的是我。

再说了,既然都“说好了”,又何必争这一天?

可她轻飘飘一句话,就想让我去跑前跑后。

我直接回了她:“我现在不在那个系统了,不好插手这些事,你理解一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她说了句“理解理解”,就挂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躲她。

不是记仇,是怕再被卷进那种让人不舒服的关系里。

她退休了,时间多,想找老同学叙旧,我能理解。

可她的“叙旧”,总带着点目的性。

一顿饭可以,帮忙办事,不行。

我不想再经历一次“等在楼下没人见”的尴尬。

有些人,年轻时没处好,老了更处不好。

你以为是重拾旧情,其实只是对方需要你的时候,才想起你。

真要帮,一次两次还行,多了,就成了理所当然。

我也不是不讲人情。

该帮的忙,朋友同事开口,我从来没推过。

可前提是,对方得有那份心。

十年前我等她三小时,她连面都不露,这份心,早就没了。

现在她退休了,闲下来了,突然想起我,想联系我。

可我也有我的生活,我的节奏。

我不想因为一次见面,让本来就不多的情分,再被消耗一遍。

有时候,不见,是最好的尊重。

不打扰,是最后的体面。

大家都老了,谁也不欠谁的。

你过你的日子,我过我的生活,挺好。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

有的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见着见着就淡了。

不是谁对谁错,是彼此不再同频了。

老同学也好,老朋友也罢,能想起你,说明你在他心里还有位置。

可位置有多大,得看行动。

光嘴上念旧,事上算计,这种情分,不要也罢。

我不见她,不是狠心,是清醒。

有些关系,到此为止,就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声明:素材由网友提供,为方便阅读,以第一人称叙述,请不要过度解读;图文并无关联,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