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薛宝钗的能力有多强?贾府不再信任她,夏金桂更是让她哑口无言

薛宝钗平时藏拙守分,给人的印象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当然这也仅限于事不关己,事若关己之时则滔滔不绝,道理

薛宝钗平时藏拙守分,给人的印象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当然这也仅限于事不关己,事若关己之时则滔滔不绝,道理一套接一套了。

她这副人生的理论和做派,一开始倒也是行得通,大观园中的众人也有不少受她言辞迷惑,最后才慢慢醒悟。

薛宝钗的青云梦,从搬出大观园开始,终于破灭了。

01 管家乱象丛生

薛家一开始打出金玉良缘的口号时,王夫人是不接招的。

不过贾府的大权始终掌握在贾母手上,虽有个侄女王熙凤帮衬着,但王熙凤和她不是一心。

王夫人眼看着自己对宝玉的婚姻大事都插不上手,特别是宝玉如果娶了黛玉,那她的后半生可能都不能如意。王夫人慢慢动摇了。

为了自己的私心和利益,王夫人的选择已倾斜于薛宝钗。她通过金钏儿之死,也探清了宝钗站队的方向。

机会来了。

第五十五回,新年刚过,凤姐小产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

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

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只说凤姐将息好了,仍交与她。

谁知凤姐禀赋气血不足,平生争强斗智,心力更亏,故虽系小月,竟着实亏虚下来,一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更加难以理家。

园中人多,虽有探春与李纨两人协理,王夫人还是担心失于照管,因此特意请了宝钗来,托她各处小心:

“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王夫人殷殷嘱托了宝钗一番。

不久宫中一位老太妃病逝,朝中大祭,贾母及王夫人等诰命每天需进宫听候,之后又是送灵之事,贾母王夫人天天不在家内,大观园开始乱想频生。

王夫人清楚婆子们爱吃酒斗牌,所以她特意让宝钗负责巡夜。宝钗每天也装模做样的早晚巡查,不过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她既没有跟王夫人禀报,也没有理会过婆子们的行事。

园子里真的没有什么乱子吗,乱子多了去了。

婆子们任意吃酒赌博,宝钗自己的婆子就在大观园明晃晃的开赌。

这期间,迎春的累丝金凤被奶娘偷了去当钱赌博;赵姨娘的丫头偷盗王夫人的玫瑰露茯苓霜;司棋和表弟在园中私会;还出现傻大姐捡到绣春嚢之事......

后来夜间聚赌打架之事终于被贾母得知了,贾母下令要狠狠的查处。

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原由,不敢再隐,只得回明。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

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小小的顽意,不过为熬困。近来渐次发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三百吊的大输赢。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

按王夫人的安排,各处上夜人员的巡查工作归宝钗管理。结果宝钗管了个寂寞,这些人喝酒、开赌局、打架斗殴等事都出现了。

王夫人本意是不想贾母问起不好交代,现在倒好,不但事情全露底了,还得贾母出面来料理干净。

薛宝钗这样低下的管家能力,王夫人也算是见识到了。王夫人还会继续信任她,将希望压在她身上吗?

02 搬出大观园

接下来发生的抄检大观园之事,让薛宝钗不得不搬出大观园。

王夫人先给了薛宝钗监理之责,宝钗握着手上的权却没有将事情管好。绣春囊出现后,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但是凤姐让人绕过宝钗,园中其他的屋子都抄检了,唯独不抄蘅芜苑。

这意味着什么?对宝钗来说,这意味着她在贾府中最亲的亲戚和最强的靠山已经不再信任她。

因为这个抄检,宝钗对王夫人也心生失望和不满,因此一向周全的薛宝钗匆匆搬出了大观园。

薛宝钗平时无事都要一日三回的去贾母、王夫人处请安说话,搬出大观园的时候却连报告一声都没有。

她只跟李纨说了一声就走了,她是心灰意冷的被迫搬出去。

在这一刻开始,宝钗心中的青云梦无声地破灭了。

对于宝钗的搬出去,其他人是什么反应呢?

李纨和尤氏相视而笑。探春更是当面说了一句:“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至于一向看重她的王夫人:

“怎么宝丫头私自回家睡了,你们都不知道?那孩子心重,亲戚们住一场,别得罪了人,反不好了。”

王夫人担心的是宝钗出去乱说,亲戚们的面子上过不去。

王熙凤直接推卸:

凤姐笑道:“谁可好好的得罪着她?况且她天天在园里,左不过是他们姊妹那一群人。”

“薛妹妹此去,想必为着前时搜检众丫头的东西的原故。她自然为信不及园里的人才搜检,她又是亲戚,现也有丫头老婆在内,我们又不好去搜检,恐我们疑她,所以多了这个心,自己回避了。也是应该避嫌疑的。”

凤姐的话说得巧,我们是疑她,她自己本就应该避嫌我们的家事。

对啊,宝钗有什么身份掺和贾府的家务之事呢?

王夫人听了这话不错,自己遂低头想了一想,便命人请了宝钗来分晰前日的事以解她疑心,又仍命她进来照旧居住。

——不过客套的安慰话,亲戚情分嘛,人之常情。

宝钗心中也明白,所以找个理由推辞了。

03 在夏金桂面前无处可遁

薛宝钗搬离大观园,回去和薛姨妈一起住,结果薛宝钗的人生跌入了低谷。

此时的薛家(其实也不是薛家还是贾府的房子)已不像当日了。

当日的家事薛宝钗说了算,但如今家中有一位被骗娶进门的夏金桂。

夏金桂进门后,发现事实与婚前说的不一样,薛蟠不仅是个烂人还是个黑户,她进门后也不是管家奶奶——管家权在小姑子手里。

这是哪家的规矩,媳妇进了门却不能理家,只让留在房中伺候丈夫?薛家打的算盘可是吃绝户。

从夏家桂花的名号和夏家的财富可知,夏金桂理家理财的能力一流,宝钗的那点子能力啥都不是。

薛姨父死后,薛家的生意一落千丈,可是夏家寡妇带着一个闺女,却将夏家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 “

“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

这夏金桂“若论心中的邱壑经纬,颇步熙凤之后尘”,且她比王熙凤还厉害一招的是,她读过书,识字断文。

所以这样一位儿媳妇,本还有点可能将濒临破产的薛家撑起来,但是薛家却不放权,夏金桂碰不到薛家的管理权。

夏金桂一把做生意的好手,如何能忍受这份憋屈?所以她撒泼打闹,闹得家宅不宁,她要让周围的人都知道薛家人的嘴脸。

面对夏金桂的闹,薛宝钗这位聪明能干的小姑子有什么妙计呢?

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金桂知其不可犯,每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附就。

夏金桂一开始跟大观园中的姑娘|们一样,被薛宝钗蒙住了。但很快,夏金桂找到了极佳的反击点:

金桂道:“我是个没心眼儿的人,只求姑娘我说话别往死里挑捡,我从小儿到如今,没有爹娘教导。再者我们屋里老婆汉子大女人小女人的事,姑娘也管不得!”

当宝钗祭出她最擅长的“道德”武器,用语言来弹压夏金桂时,夏金桂在短暂的受挫后,冷冷一笑,转头将事情扯到了“床事”上:“我们老婆汉子的事你管不着”。

薛宝钗又羞又恼却说不出一句话。夏金桂完胜薛宝钗。

薛宝钗的溃败,代表她一直所标榜所宣扬的礼法世界已全面崩盘。

宝钗对于这个世界一直有一套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她察觉到自己生活的世界在衰败、在腐烂,但她善于自我安慰,认为这些事情是可以应付的。

比如家里没钱了她可以不戴富丽首饰,家族衰落了可以逼宝玉读书以重振,薛蟠不争气自己可以担负社交的职责。她是这样做的,她也尽力的把自己的这些理论散播给园子里其他的女孩们。

在薛宝钗看来,她的这套理论无往而不利,只要相信这一套理论,就算一时不能产生实际效果,也能增加个人的光辉。宝玉不愿科举读书,但她一个女孩子却能自始至终劝他念书,这样的宝钗在老封建眼中,那可是浑身都散发着道德的光芒。

好笑的是,理论终究是虚的,现实世界里根本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夏金桂张口一句“老婆汉子”的大粗话,宝钗便瞠目结舌了。

所谓批判的武器,怎么能替代武器的批判呢?

何况薛宝钗那一套理论都不能算“批判的武器”,她这套“道德论”最多只能哄哄脑子里全都是“封建礼教”的老实人、愚呆子,没真正“见过世面”的人。

她的理论在“大观园”能玩的转,正是因为在“大观园”。跳出这个框框,谁还买她的账?不过最后大观园也没人吃她那一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