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石清华原创丨鸠兹云庄(散文)

鸠兹云庄文/石清华今天儿子开车出游,自然不着急。睡到八点半钟还算早起,奶奶陪孙子呼呼大睡,儿子他们房门紧闭。不声不响溜出

鸠兹云庄

文/石清华

今天儿子开车出游,自然不着急。睡到八点半钟还算早起,奶奶陪孙子呼呼大睡,儿子他们房门紧闭。不声不响溜出门去,散步一小时回来,家人们纷纷准备。

少时,一家五人去武汉东站吃早午餐。那里的牛肉面,确实比我们小区门外的好吃。我加快吃喝,才能跟上儿子儿媳妇他们的速度。儿媳妇联系田奶奶他们,车已出发,十一点钟我们宣布起航。导航显示:距离景点178公里,下午两点十七分到达。

车在武汉市内不紧不慢匀速前进,沿途没有出现堵车。到黄冈地面时,两岸平缓的小山逐渐长高,过浠水入英山望麻城想武穴,已经是大别山的南端。坡渐陡、山渐高、林渐密,车在山间盘旋上升。坐车内扫过密林茂竹、连绵群山、悬崖峭壁,只要读过一些书的人,很自然地忆起红安红军闹革命、国共两军大决战时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又联想到秋收起义后会师井冈山,革命的火种将撒向中华大地。遥望众峰突兀、连绵不断,村落藏其间,那自然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最佳起点。

跨江过湖、弯来拐去、上坡下岭三个多小时,到达罗田县九资河镇鸠兹云庄酒店。

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是大别山主峰和核心景区所在地。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大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湖国家湿地公园、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大别山风景名胜区等皆在其境内,是名副其实的“植物标本库”“生物基因库”“天然氧吧”。县域北部的九资河镇位于鄂皖两省三县交界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周围环绕着天堂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天堂寨、薄刀峰、青苔关、三省垴及安徽白马寨等众多景区。据近代方志学家王葆心先生考证,春秋战国时期,九资河即为楚鸠兹邑,明清两朝即在此设有衙门。革命战争时期是鄂豫皖军事要地,红军、刘邓大军曾以此为根据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作战。

进入古色古香、干净整洁的别墅群,儿媳妇办好一行八人四间房入住手续,分发房卡,不需车送。在服务员的引领下,顺大厅外的人造石板路向前。两边天蓝色屋面、暗褐色墙壁的小别墅,错落摆放,既有乡野的恬静氛围,又无不透露出时代的信息。短短十来分钟路程,但见鱼游曲水、花傍幽径、小桥相望、丹桂飘香,酒店广告宣称的人间天堂还真不是夸张。

走进房间看一看、嗅一嗅,豪华大气、清香扑鼻。踅到房前花草间的椅子上坐一坐,靓丽的服务员已端来水果、糕点放在黑色的小圆桌上:“请您慢用。”甜言蜜语,清脆婉转。莲步轻移、嫣然一笑、挥手道别,令人飘飘然。

各自进房,稍事休息,相约望斜阳、看山水、逛鸠兹古邑。

从别墅外墙边的小山脚下,“潺潺”小溪迈着轻盈的步子,唱着悠扬的歌,带领我们向前进。不一会儿漫游到三胜剧场、三胜广场。当地人为纪念中国京剧鼻祖余三胜而建,既能弘扬辉煌的文化,又能发展旅游事业,可谓一箭双雕。两层的余三胜文化廊桥横跨小溪上,下层行人、上层唱戏。自此溪渐宽、水渐多,将古邑分在东西两边的秀山下。

穿廊桥沿西街南行,小溪两岸的街市大多是三五层的现代建筑,很难寻到一点古迹。只有沿溪岸芦竹边、桂树下摆设的大小餐桌上,架着的罗田吊锅,可能是古迹的传承吧。溪中每隔一段距离筑一坝,梯级而下。坝上坝下水位落差两米至五米的样子,坝面开出许多小孔,细水长流。“淙淙”之声变得“哗哗”作响,人造瀑布在斜阳里溅起金色的水珠。坝与坝之间的平湖,倒映着连绵的山,山前的街市。偶尔有鱼儿不小心碰到水草,草儿便调皮地弄起一圈一圈涟漪,轻晃着靠边的竹筏。

踅进凸于溪中的小亭,这是晚上唱戏的舞台,虽然不是雕龙画凤,但也打扮得光彩照人。朱红亭柱,刻有乡贤诗联。鸠兹古邑:吊锅烩腊齿生香,四海宾朋聚一堂。此味天堂朝夕有,外间难得几回尝。

人在葱茏绿海间,白云织景笼轻烟。遥看浑似天堂雪,却带薰风醉容颜。

我们一行人从西街南端摇摇晃晃过铁索桥,孙子最为欢乐。看到大人们有些站立不稳的样子,便站在桥中间大喊:“爷爷,你看我不晃。”

说着从这边跑到那边,又从那边跑到这边。吓得我们为他捏了一把汗:“小石头,别跑,掉下去就没有了。”

其实桥上的防护措施,即使小如老鼠也不可能从桥上掉落。可我们仍然担心,这大约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舐犊之情吧。

来到又一座过溪的石桥,名曰状元桥。说是清朝嘉庆末年,余三胜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有一天,《四郎探母》的“戏报”已张贴,戏票已经卖光,主角突然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余三胜顶替上场,扮演“杨四郎”。恰逢嘉庆皇帝在剧场看戏,见余三胜扮演的杨四郎,唱得婉转,牵动柔肠,于是说:“演杨四郎的演员算得一个戏状元。”

金口玉言,勒石铭之。

热情的阳光,已经躲进了山后,把远山的林木弄得青黑,还吐出白气,试图将山川隐藏起来。

我们选了溪岸一棵较大的桂花树,溪边青翠宽厚的芦竹叶,轻轻扫着护栏,偶尔也摸一摸游客的手。老板迅速摆好桌椅,记下所点的吃喝,声称二十分钟就可以进餐了。趁此顺石阶下到水边的甬道,暮色中,红色的“鸠兹石刻”赫然入目。旁刻解说:据湖北著名方志学家王葆心(1867-1944)考证,罗田九资河即春秋时鸠兹古国遗址。《左传、襄公、襄公三年》:“三年春,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

民国32年,王葆心刻“古鸠兹邑”于九资河镇石壁之上。附文曰:“登云山以望江淮,慨念春秋时楚鸠兹故邑在此间者,数千年堙没不彰,特留言以发其微。第七次改篡罗田县志之三年岁次癸未之秋……王葆心题记。”此处为王葆心鸠兹古石刻原址。

声名在外的罗田吊锅,边吃边下所需的菜,喝酒聊天,是个可选之项,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七点多钟,山区的小城,已经完全笼罩在夜色中。不过,月亮很快爬上山头,各处表演的灯光也次第亮起,一瞬间,月明星稀、彩灯闪烁、人声喧嚣,溪水耀眼、乐器奏响。直把个鸠兹古邑,化作了如梦如幻的人间天堂。

我们从起点沿溪边看到终点余三胜文化廊桥,只有几个节目有些印象。平湖中一小舟上朦朦胧胧的两男一女“咿咿呀呀”地唱,时而也说、舞,大约是在说唱《白蛇传》的故事吧。戴竹皮帽穿蓑衣的钓鱼者在金珠坝上舞而钓、钓而舞。随之而来的是三个家庭主妇到坝面上洗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平湖中渔夫戴笠披蓑,敲竹排、放鸬鹚、撑长杆,表演的可能叫渔家之人在溪边呗。打铁花,先是四朵按逆时针方向飞速旋转的火花朝你眼前扑来,但不必担心烫伤,还远着呢,接着是一勺接一勺的铁水被打出去,火花飞珠溅玉,有点像燃放的烟花,但没有那么均匀、持久。

看了两个小时的表演,似乎没有什么特色,只是那种超然于世的氛围,难以忘却。

重回曲水幽径,脑海回放白日山高远、城干净、水清澈,黑夜声嘹亮、光闪烁、影迷人。寻出本地三亮点:春秋战国时期楚地的鸠兹国,清朝中后期的京剧鼻祖余三胜,红军、刘邓大军在此战斗的根据地。

睡着鸠兹云庄舒适的床,做着驾鹤升仙的梦,人生如意需微醉,得逍遥处且逍遥。

(202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