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巨头“贴身肉搏”:必应搜索Chrome竟弹窗“送钱”,这场浏览器大战没有赢家

一个用户的习惯与忠诚,现在有了明码标价:1300点积分。微软的最新动作,就是把这个价格标签,赤裸裸地贴在了你搜索“Chr

一个用户的习惯与忠诚,现在有了明码标价:1300点积分。微软的最新动作,就是把这个价格标签,赤裸裸地贴在了你搜索“Chrome”的那个瞬间。

这事儿正变得越来越有趣。根据科技媒体(好像是WindowsLatest,我记忆可能有点模糊,但总之是外媒)的发现,当你在微软的必应(Bing)搜索引擎里输入“Chrome”这个词,一个弹窗会“亲切”地跳出来。它不再是过去那种“Edge更快更安全”的空洞说辞,而是直接用真金白银诱惑你。广告语直白地写着:“兑换您的积分以获得礼品卡”,或者,如果你充满大爱,也可以“捐赠给超过200万个非营利组织”。

这1300点Microsoft Rewards积分,虽然不能直接换成现金塞你口袋里,但兑换成亚马逊礼品卡、会员,甚至游戏道具,这跟直接“发钱”的体感,又有多大区别?这股浓浓的铜臭味,让“浏览器之争”瞬间从技术赛道,跌进了最原始的“烧钱”模式。

最值得玩味的是,微软这套“收买”策略,似乎是“精准定向”的。目前看来,它只针对谷歌Chrome,而对Opera、Firefox这些“二线对手”反倒网开一面。这已经不是竞争了,这是一种围剿。

这不叫竞争,这叫“生态围城”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总有一种错觉,觉得浏览器只是一个工具。但巨头们从不这么看。浏览器是“入口”,是通往广阔数字世界的咽喉要道。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数据、习惯,以及最重要的——用户。

谷歌当然懂这个道理。Chrome之所以能成为霸主,靠的绝不仅仅是“快”,而是它背后那个无所不包的谷歌生态。你的Gmail、你的搜索记录、你的YouTube偏好,全都被“无缝”整合。你用的不是Chrome,你用的是“谷歌全家桶”在桌面上的一个快捷方式。

微软现在做的,是把这个逻辑反过来用。

它不是在用“更好的产品”来吸引你,它是在用“更全的裹挟”来圈禁你。这是一种典型的“范式转换”:微软不再试图说服你“Edge有多好”,它在用事实告诉你“只要你在我的(Windows)地盘上,用我的(Bing)搜索引擎,我总有办法让你用我的(Edge)浏览器”。

这不再是“产品竞争”,这是“地盘战争”。

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就像你住在一个小区里,小区物业(微软)为了让你去他们的自营超市(Edge)消费,不惜在你去对面小卖部(Chrome)的必经之路上,直接给你发钱,让你“掉头”。

这种操作,我们一般称之为“吃相”难看。

我们总说“用户是聪明的,会用脚投票”。但这个论调,在巨头的“心理疲劳战术”面前,可能有点过于理想化了。

这才是第二个“范式转换”——微软不是在赌你“会动心”,它是在赌你“会厌倦”。

你回想一下,是不是总能在操作系统的犄角旮旯里,看到“推荐使用Edge”的提示?是不是在你打开一个PDF,或者仅仅是想修改默认程序时,系统总在不厌其烦地挽留你?

(我得承认,有时候我也有点矛盾,一方面我觉得这种“强推”很烦,另一方面,我又不得不承认,Edge现在确实……也还行,至少比当年的IE强太多了。)

这一次的“搜索发钱”,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是微软“温水煮青蛙”策略的最后一块拼图。它不是一次性的强攻,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心理消耗战。

它不在乎你拒绝一次、两次、十次。它在赌,总有那么一次,你因为厌倦了抵抗,或者因为那1300积分“不拿白不拿”的心理,就那么“顺手”点下了下载。

一旦你开始使用,Rewards积分系统、与Windows的深度捆绑、“集锦”这些小功能……一个庞大的“留存生态”就开始接管。从“收买”到“驯化”,这套流程,巨头们玩得太熟练了。

当工具开始付钱,你就不再是用户

我们这些普通用户,在这场“浏览器大战”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们以为自己是“上帝”,是巨头们争抢的对象。但看看现在,我们更像是被“数据牧场”圈养的牛羊。巨头们不再比拼谁的“草”更鲜美,而是开始比拼谁的“篱笆”更严密,谁的“饲料”(积分奖励)撒得更勤。

这对我们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短期看,有羊毛薅,似乎不坏。但长远看,当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搜索、甚至每一次“拒绝”,都被精确地计算并用于“反制”我们自己时,“选择的自由”就成了一个笑话。

我们被困在算法和积分构筑的“舒适区”里,慢慢忘记了,一个健康的工具,本应是安静的、高效的、尊重用户意志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吵吵闹闹,用尽手段,只为了争夺你的下一次点击。

当微软在你的搜索框里塞钱,它真正想买的,是你放弃抵抗的那个“瞬间”。

而我们,就在这1300点积分的诱惑前,站成了一个“人”字。

参考信源:

《微软又有新套路!用必应搜索Chrome:真金白银诱惑用户下载Edge》,快科技

声明:此文90%以上系原创,极少素材借AI辅助,图片均为AI原创,内容保持客观准确,信息皆源于可靠且可查证之处,其目的在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倡导建设性讨论,无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