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新领导上任,把门卫工资从1万降到3000元,隔天门卫辞职老板急了

新领导林总到任的第一周,就把“优化成本”挂在嘴边。财务会上,他摊开报表,指出“非生产岗位支出过高”,当场拍板:保安外包、

新领导林总到任的第一周,就把“优化成本”挂在嘴边。财务会上,他摊开报表,指出“非生产岗位支出过高”,当场拍板:保安外包、行政统筹缩编、门卫薪资重估。话音未落,前台一片安静。坐在角落的老门卫王师傅,眉头紧锁。

王师傅在公司干了十年,春夏秋冬守大门,记住了每一辆车牌、每一位客户。谁家孩子发烧、谁家老人住院,他都记得清楚。夜里下暴雨,仓库漏水,他是第一个冲进去搬货的人。可改革通知贴出来,王师傅的工资从一万直降到三千。

当晚,王师傅写了一封辞呈,字很工整:感谢公司栽培,年纪大了,服从安排,但无法再胜任。第二天,他把工牌和门禁卡交到人事部,静静站了三分钟,转身走出门岗。许多员工追出来告别,物业老刘红了眼圈:“老王,有空常回来看看。”

消息传到董事长耳朵里,他脸色一下沉下来。董事长当即把林总叫到会议室:“降成本可以,但做过头就成了断骨头。”林总坚持:“岗位可替代,人来就能干。”董事长反问:“你知道仓库钥匙谁配的?消防疏散谁最熟?夜里报警先打谁电话?”

就在争论最激烈的时候,突发状况来了。周末深夜,厂区配电房异响伴随烧焦味,值班新人慌乱中拨打了王师傅的电话。王师傅二话不说,骑着电动车冲回厂里。拉下隔离闸、封控过热回路、找出备用保险,十分钟险情解除,生产线保住了。

次日早会上,董事长在全体会上没点名,却讲了“经验资产”的故事:“有些岗位的价值,不在KPI,而在关键一分钟不掉链子。”话音刚落,他亲自去了王师傅家。门口摆着他刚买的巡逻小电车,身上还穿着小区志愿红马甲。

王师傅把茶倒上,憨憨一笑:“我不怪公司,规矩就是规矩。只是,我不能让家里跟着我挨饿。”董事长沉默几秒,递上一份新合同:基础工资回调、夜班津贴、应急补贴、技能津贴,外加一年一次健康体检。“老王,你不是成本,你是资产。”

王师傅没急着接,指了指窗外:“我能回来,但有两个条件。第一,门卫岗位要有应急SOP,不再靠个人扛;第二,年轻人要带出来,别让公司只靠一个老骨头。”董事长点头:“立刻建制度,你做导师,带两名学徒,补贴照发。”

一周后,门岗边多了块“应急联动示意图”,值班室装上了新的监控屏、消防工具箱。王师傅回来了,带着两名新人跑流程、做演练、背清单。门口依旧是他熟悉的招呼声,只是工位上多了一叠他自己整理的“夜间巡检卡”。

林总也被推上了台前。董事长要求他重做“降本方案”:削开支不削可靠性,降费用不降安全底线;凡涉及关键岗位,必须进行“岗位价值评估”和“风险替代设计”。林总在复盘会上承认:“把人当数字,是我失职。”

风波平息后,公司的气场不一样了。员工们说,门口那盏灯更亮了,心里也更稳了。有人感慨:企业最难省的是“关键一分钟”的安全感。你觉得这事谁对谁错?公司降本增效该怎么拿捏尺度?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