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幸,非常痛心,台湾花莲再次受灾。堰塞湖溢流并溃坝,截至24日中午,台湾方面说已致17死34伤,仍有124人失联。至晚上,又下调数值至9死17失联。
数字差别如此之大,未免给人儿戏之感。国台办发言人在今天的记者会上开场时就表示:
受台风“桦加沙”影响,花莲县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此,我们对不幸遇难的台湾同胞表示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及受伤人员表达慰问,并希望受灾民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花莲县位于台湾岛的东面中间腰部,直面太平洋,每年都有台风,又处于地震带,近些年又是地壳活跃期,花莲强震不断。例如去年4月就发生了7.3级的强震。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光复乡的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该湖面积约140公顷,当时水位高165.268米,是悬在光复乡头上的湖,由于超强台风“桦加沙”带来的大暴雨,堰塞湖在南部破口而出,而光复乡的中心城区正处在南口下游的低洼冲击扇区。
以下为事故前后的马太鞍溪堰塞湖对比:
而如果堰塞湖的水位漫过坝顶,堤坝被整体淹没,又极有溃坝的风险。
而从现场图像对比来看,确实已有溃坝。
破口的湖水、溃坝的泄洪从山顶滚滚而来,如十万大军奔腾,城区瞬间被湖水夹泥流吞没。
但是,台湾当局并没有对堰塞湖发出预警,台行政机构判断说堰塞湖“没有立即性的危险”,所以,就没有针对堰塞湖溃坝风险而组织光复乡的民众撤离。
实际上,针对该堰塞湖的高风险,台湾专家学者早已发出警示。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陈文山对媒体说,台大近期有率领研究团队前往马太鞍溪堰塞湖勘查,并已模拟过溃堤情况,结果与此次灾害范围极为相似。
但是,民进党当局忙于搞“大罢免”,对舔美媚日很主动,对事关数万民众生命安全的堰塞湖风险听之任之,心存侥幸,置之不理。回过头来还说这是“民主”。
毫无疑问,这次严重的堰塞湖溃坝事件,这场悲剧,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花莲“立委”傅崐萁24日受访时说,台湾的堰塞湖都是“宗央”在管的,这么多人因为相信“行政院”称“没有立即性的危险”,所以没有撤离,才造成这么多的人命伤亡。
不仅如此,傅崐萁还表示,花莲发生堰塞湖溢流这么大的灾难,所有人都在救灾救人,绿营网军侧翼跟民进党籍“立委”还在攻击花莲,甚至在骂救灾人员。
很显然,民进党在发动网军是为当局洗地、推卸责任。例如台湾官方媒体的报道都用“溢流”二字,而不用“溃坝”二字,岛内各媒体也就引用“溢流”来报道此次事件。而实际情况,是堰塞湖溢流+溃坝。如果只是“溢流”,绝不会有那么大的泥沙量。
为什么台媒报道用“溢流”二字,而不用“溃坝”?当然是“溢流”看起来灾害比较轻,“溃坝”看起来灾害比较重。
可见,面对灾害,民进党当局失责失察在前,敷衍塞责在后,还掩耳盗铃,玩起文字游戏。
有这样的政府,真是台湾的悲哀。
目前,洪水已经退去,但居民区淤泥满地,有的高达1米。
更重要的是,这次洪水过后,不代表着灾害就结束了,风险就解除了。该堰塞湖的大坝,是地震后自然形成的,本来就不坚固。这次堤坝被浸泡并溃顶后,堤坝底座当然会更加松软,必须要及时加固或爆破或导流。
但是,该堰塞湖周围不具备作业条件,道路平时就不通畅,大型机械进不去,灾后想进入,更是难上加难。
这次局部溃坝所泄的洪水,只占整个堰塞湖水量的1/6。如果堰塞湖堤坝整体垮塌,剩余5/6的洪水倾泻而出,后果不堪设想。
等于说,在光复乡民众的头顶上,始终悬挂着一把利剑,随时可能要命。
愿逝者安息,失联者平安归来,伤者早日康复,希望花莲的乡亲早日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