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先决问题,而总是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结果总是适得其反把事情闹的越来越大!
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湖南永州宁远县居民盘先生前往棉花坪瑶族乡政府去办事,却发现本该8点上班的工作人员8点45分还未到岗,乡政府的便民服务中心无人上班值守,实拍签到表显示27名工作人员仅5人到岗,其他办公楼则是房门紧闭的状态。

盘先生把视频发上网引起了舆情,乡政府第一次回应称“9点上班不算迟到”结果被记者“打脸”,记者采访县政府规定8点上班,后乡政府改口第二次回应,称部分人员住得远迟到,而且30个工作人员里面有15个人在休年假。

县政府主页显示该乡政府工作时间为早8点

可即便这样回复仍然存在问题,就是实际到岗12人签到仅5人,而根据盘先生的视频记录来看,他确实一个人都没有看到,那么上班的工作人员去了哪里呢?
后续当地回应:对迟到者通报批评并罚款200元。
民警夜里上门为何缘由?此事似乎也就到此结束了,可谁料到还有后续,自盘先生把乡政府的视频曝光后,晚上7点38分一辆警车载着4名警察去到了盘先生的家里,因为发视频的盘先生不在家,年过七旬的老父母接待了4位民警。

这期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等盘先生回到家发现老父母情绪崩溃拿着一瓶农药要自杀,看到这一幕当事人盘先生赶紧把农药夺过来,这才没有发生不可预想的后果。

那么这四个民警晚上登门到底干什么来的呢,是来解决问题的,还是来捂嘴的呢,要知道闹腾多少天的广西亮证姐一事也是民警半夜上门结果事后全部被问责处理,现在刚过去二十多天又开始了,为何手法都是如出一辙呢?
一人有事找全家,合理的监督为何屡屡被找上门?
后续官方通报说民警夜里找上门的解释,说并不是因为盘先生发了关于乡政府人员缺岗的视频,而是因为他转发了一条“公安内部消息”,这些民警去核查外传情况的,与曝光乡政府缺岗视频无关,民警全程与盘先生的父母交流平和,且佩戴执法记录仪无过激言行。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交流平和且无过激言行,那盘先生的父母为何要喝农药寻短见呢,当然了,我不愿意相信民警上门会恐吓老人,可是怎么就这么凑巧呢,是当事人撒了谎吗?
因为一点小事4名民警非紧急警务夜间入户是否违反了执法规范呢,是去核查还是去施压的呢?
通过这件事暴露出几个问题:第一乡政府缺岗比例异常,实际到岗率不足,年假集中审批未公开,是否有变相吃空饷的嫌疑。
第二这些迟到缺岗的人员事后仅仅被罚款200元,且未追究其领导责任,也未公布缺岗名单和到岗的监控,是否存在“自罚三杯”草草敷衍了事的行为,按照规定该单位和人员是需要严于律己的,怎么变成敷衍了事了呢?
第三从曝光缺岗到民警夜里上门,事件不仅没有解决,反而从作风问题升级成了公权力信任危机问题,随着媒体的进一步曝光和舆论质问,提出了新的问题,到底是解决问题还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现在是不光一个问题未解决,反而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应该彻查民警夜里上门行动的合规性和指令来源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应该整改乡政府的工作制度,公开缺岗人员名单,年假审批记录签到记录和监控录像。
正常情况公职单位应该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考核指标,应该严于律己杜绝上班迟到早退,单位应该透明化,要知道群众无小事,基层工作尤为重要。
此次因为缺岗而发生的事件只是表象,权利的任性才是核心问题,基层不能以“灭火”“捂嘴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更不能把问题向上总是说要等上级才能回应,不能用公权来压制民意,不能让公信力崩塌。
群众有监督权,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监督权不是公权力的“麻烦”而是保障监督、严惩滥用职权的屏障,唯有保障群众监督权严惩滥用职权才能重建人民公仆的信任基石,要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