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韩华海洋的美国子公司出手反制后,韩华海洋一天就跌了近2万亿韩元市值,韩国赶紧找中国沟通,还火速派卢载宪当驻华大使来中国。
为啥中国偏偏要制裁韩华海洋?韩国为啥这么着急处理这事?韩国政府为什么选卢载宪来当新驻华大使?他来中国又能解决多少问题?
事情得从美国的动作说起。
10月14日,美国拿着所谓“301调查”的结果,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下手了,宣布要征收港口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想削弱中国在全球海事行业的影响力,帮美国实现“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目标。毕竟现在美国在全球商用造船领域占比还不到1%,跟中国的60%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就在美国动手的同一天,中国商务部也亮出了反制措施。
一方面,对涉及美国旗、美国造、美国公司拥有或经营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这是对美国的对等回应。另一方面,直接点名韩华海洋株式会社的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禁止中国境内的组织和个人跟它们做交易、搞合作。
中国这么做,理由很明确。韩华海洋可不是无辜的,它一边在山东设着造船厂,靠中国供应链生产船舶部件模块,运回韩国组装赚钱;一边又深度掺和美国的MASGA项目,2024年花1亿美元买下美国费城造船厂,同年8月还追加了50亿美元投资,还接了美国海军舰艇维修和国家安全船队的项目,妥妥的“一边赚中国钱,一边帮美国反华”。
中国这次出手,既合规又精准,就是要给那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损害中国利益的企业提个醒:天下没有两头都占的好事。

韩华海洋的日子不好过,韩国政府更坐不住。
韩华海洋10月14日开盘价是104200韩元,5天内累计跌幅超过5%,市值蒸发近2万亿韩元。要知道,中国不只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国,还是韩国造船业的“命脉供应商”,韩国在二次电池、显示材料、半导体关键原料上,对中国的依赖度超过80%,稀土和石墨更夸张,依赖度高达98%。要是中国在供应端动一动,韩国造船业说不定就得停摆。
韩国政府表面上装镇定,实则慌得不行。
10月14日,韩国总统室说“正在和中国沟通,尽量减少韩企损失”。但实际上,总统室内部早就开了好几轮会,重点讨论中国反制会不会影响韩国跟美国的合作——毕竟韩国之前承诺过,要给美国注资1500亿美元帮它重振本土产业,韩华海洋出问题,美国那边很可能会不满。
韩国外交部也没闲着,10月14日发声明说在评估影响、跟中韩政企沟通,到了10月16日,直接加速敲定了驻华大使人选,让卢载宪当天就飞北京。

韩国这么急着派卢载宪来中国,可不是随便选的人。
卢载宪的父亲是前总统卢泰愚,1992年正是卢泰愚推动了中韩建交,在中韩关系史上有特殊意义。2025年又恰逢中韩建交33周年,选卢载宪来中国,明显是想打“情感牌”,释放修复关系的信号。
而且卢载宪本人也不简单,他长期做中韩文化交流工作,现在还是东亚文化中心理事长,对中方的情况很了解。
但卢载宪这趟“救火”之旅,不好走。
他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平衡中美关系。韩国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离不开中国,现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要是卢载宪想让中国放宽对韩华海洋的限制,美国那边可能会不高兴;可要是没法缓解中国的态度,韩国造船业的损失只会更大。
中韩建交33年,两国利益早就深度绑定了。现在的情况很清楚,要是韩国还想着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甚至跟着美国对付中国,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卢载宪的到来,是韩国修复中韩关系的一个信号,但最终能不能起作用,还要看韩国接下来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