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老乡说“感觉上海话好低级、很土”,可是你当初为啥要学呢?

原创上海云河我是云河2025年10月10日 16:18上海“我在上海待了两年就学会了上海话,能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以前公

原创 上海云河 我是云河 2025年10月10日 16:18 上海

“我在上海待了两年就学会了上海话,能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以前公司上海人多数平时交流都是讲上海话,离职创业后就不讲了,感觉上海话好低级、很土。”

这是一个老乡的跟帖。

是因为之前有另一个老乡发帖认为上海话很土,认为就是很保守很落后的土话,所以他提倡大家都来鄙视讲上海话的上海人,上海人不讲普通话就是要讲上海话,不就是秀优越感吗?不就是对他们外地人的歧视和排外吗?所以,说上海话的上海人就是要鄙视!!这也算是他们外地人的一种抗议。

那个老乡的这个倡议,很容易得到同病相怜的人的回应,得到了这个老乡的共鸣,所以他也来个跟帖说“感觉上海话好低级、很土”,每个人觉得最好听的就是家乡话,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家乡话是最高级的。老乡从外地人的角度觉得上海话很低级也很自然,也很正常,就像别人觉得他们的家乡话很低级很土,道理是一样的,

不过,有没注意到,老乡的这个帖子挺有意思的。他说自己在上海待了两年学会了上海话,但离职创业后就不讲了,还觉得自己之前一直在讲的上海话“好低级、很土”,以后这么低级的事情不会做的了,或者说,终于可以停止做“说上海话”这样低级的事情了。这话听着有点霸气,但更让我好奇的是——既然觉得土,当初为啥要学呢?

这大概是一种挺复杂的心态。

老乡一开始学上海话,作为外地人,作为上海人同事眼里的上海人,可能只是为了“融入”。就像他说的,公司里上海同事多数用上海话交流,不会说两句,确实容易显得像个局外人。那时候,学上海话是生存需要,甚至是某种“上进心”的体现——你看,我多努力适应这里。

可等到离开了那个环境,这种“技能”突然失去了用武之地。这时候,当初的“努力融入”反而成了一种有点尴尬的回忆。说它“土”,某种程度上是在和自己那段经历保持距离——仿佛在说:“看,我现在不需要这个了。”

“说上海话”,就像是套在他身上的枷锁,自己不愿意又不得不戴着,就像犯人,谁叫他是一个失去了自由的犯人呢?就像他,谁叫他是一个到上海来谋生讨生活的外地人呢?

我是上海人,和很多上海人一样,听到有外地人说上海话“土”,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觉得好笑。哪种方言不“土”呢?方言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东西啊。方言,就是一方的语言,就是一方土地上的当地人的语言。

语言哪有高低贵贱?只有你愿不愿意去理解。

那些觉得说上海话是“秀优越感”的人,可能没想明白——我们在自己家乡说家乡话,就像你在老家和爸妈说家乡话一样,再自然不过了。要是哪天你回老家,邻居突然用普通话和你打招呼,你反而会觉得别扭吧?你回到了老家,和父母家人都是用普通话的么?若是,那我才真心佩服你。

其实啊,真正自信的人,不会通过贬低别人的乡音来抬高自己。你说你的家乡话好听,你说上海话难听,低级,老土,这完全不矛盾。因为这正是不自信的表现啊。毕竟,你们老家和上海的距离,你还是知道的啊。

老乡,你觉得上海话土,上海话低级,没关系,这是你的自由。但我们还是会继续说上海话——在菜场里,在公交上,在家的饭桌上。这不是为了排外,也不是为了啥秀优越感,只是因为这是我们的根,是我们从小到大最熟悉的温度,我们觉得最亲切也最好听的语言。

老乡,我们上海人真的不会在乎外地人认为上海话低级,老土,我们还是会继续说我们的上海话,因为这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乡音,我们觉得最亲切最温暖也最自然,能在自己家乡安居乐业说自己家乡话,这就是我们认为的人生幸福。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397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