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冷冻2年的西兰花山姆也在卖”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认为明确标注保质期即可接受,也有网友担心冷冻时间过长的西兰花是否能给孩子食用。对此,山姆一线下门店工作人员回应称,冷冻蔬菜是通过速冻技术来锁鲜的,即急速下降到-18℃进行保鲜处理,营养不会流失也不会变质。只要小孩不对西兰花过敏,就可以放心食用,24个月的保质期和品质都是经过科学验证的,顾客可放心食用。此外,有专家表示,商业速冻果蔬在冷冻之前会有漂烫的步骤,尽管漂烫会造成约20%的水溶性维生素损失,但处理后再进行低温度速冻就能极大延缓后续维生素损失,储存数月至一年也未必有冷藏一周损失得多。
一、科学回应:技术合规,营养与安全可控
速冻技术原理
山姆门店回应称,其冷冻西兰花采用急速冷冻技术(-18℃以下环境快速冻结),非普通缓冻。该技术与脱水蔬菜原理类似,通过抑制酶活性和细菌滋生,锁住营养成分,避免变质。
营养保留争议
维生素C:工业速冻前需经漂烫处理,初期损失约20%,但后续冷冻储存可大幅减缓流失。科学数据显示:
冷冻24个月:维生素C保留率约30%-40%;
冷藏一周的新鲜西兰花:维生素C损失率约20%-30%,常温运输3天损失可达40%-50%。
其他营养素:膳食纤维、矿物质(钙、钾)及抗癌物质萝卜硫素几乎无损失,冷冻后稳定性高于常温储存的鲜菜。
国际对比:欧洲超市同样售卖保质期2年的冷冻西兰花,技术标准无国界差异。
安全性
山姆强调产品无需添加防腐剂,保质期24个月经过科学验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儿童可安全食用(前提是无过敏)。
二、消费者争议焦点
心理落差与信任危机
消费者支付高端会员费期待“高品质生鲜”,却发现常购西兰花是“冻龄两年”的库存货,质疑价值不对等。
对比西贝事件:山姆因明确标注“冷冻蔬菜” 获部分包容,而西贝被曝用冷冻菜却宣传“现做”,触发更强烈反感。
知情权与透明度
网友呼吁在货架标注“冷冻储存时长”及营养数据,而非仅强调“符合标准”。
专家朱丹蓬指出:保质期是安全底线,但“最佳食用期”(风味与口感)需分开说明。
口感与实用性
冷冻两年后细胞结构破坏,解冻后质地软烂,口感远逊新鲜西兰花,更适合炖煮而非清炒。
适用场景:上班族囤货、反季蔬菜短缺时替代,但当日可采购新鲜菜的家庭慎选。
三、行业反思与用户行动建议
企业需平衡技术与用户预期
透明标注:明确区分“冷冻/新鲜”,公开生产日期及营养留存数据(如维生素C保留率)。
科普责任:解释速冻技术优势(如营养稳定性优于长途运输的“鲜菜”),降低信息差。
消费者选购与食用指南
看清标签:优先选择生产日期近(3-6个月内)、包装松散无结块的产品。
科学烹饪:
直接蒸制或急火快炒,减少营养流失(水煮5分钟维生素C损失50%,蒸制仅10%);
搭配油脂烹调,提升脂溶性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吸收。
总结:技术无错,诚意是关键
山姆的冷冻西兰花在安全性与部分营养保留上符合标准,但争议本质是信任与价值的博弈——消费者拒绝为“冻龄库存”支付新鲜溢价,更要求企业用透明换信任。若商家主动标注“此为冷冻2年蔬菜,营养保留约XX%”,舆情或将分化;若回避核心矛盾,技术合规亦难平息质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