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8岁买少尉军衔,46岁在滑铁卢战场击溃拿破仑,当首相后被骂叛徒

1.1769年,爱尔兰都柏林的一栋豪宅里,莫宁顿伯爵夫人安妮生下第四个儿子时,连产婆都叹气:“又是男孩?”这个名叫阿瑟·
1.

1769年,爱尔兰都柏林的一栋豪宅里,莫宁顿伯爵夫人安妮生下第四个儿子时,连产婆都叹气:“又是男孩?”

这个名叫阿瑟·韦尔斯利的孩子,从小就是家里的“边缘人”——父亲沉迷音乐不理家事,母亲把全部希望押在长子理查德身上。

才5岁的小阿瑟躲在门后,时常听见母亲对客人抱怨:“他连法语都学不好,以后怕是只能去当兵。”

谁也没想到,这句嫌弃竟成了预言。

12岁那年,父亲突然病逝,家里穷到连仆人都辞退了。母亲一咬牙,把“最没出息”的阿瑟从伊顿公学拽回家:“省点钱给你哥哥们读书!”

少年阿瑟攥着退学通知书,指甲掐进掌心。

时间快似流水。

18岁的阿瑟穿着借来的军装站在军营里,耳边全是讥笑:“看呐,买来的少尉!”

那年头贵族子弟都靠钱买军衔,但像他这种落魄的贵族,连佩剑都是二手的。

在爱尔兰混了6年办公室,他快憋疯了。直到1796年,大哥理查德当上总督,冲他扔来一根救命稻草:“跟我去殖民地,那里能让你出头!”

在殖民地的烈日下,这个“菜鸟指挥官”干了两件震动英国的事,第一件是1799年攻打迈索尔王国,当时刚满30岁的他,带着敢死队趟过鳄鱼河,浑身是血地撞开城门,冲散了提普苏丹的军队。

第二件事是在1803年的阿萨耶战役,他率9000人对阵5万大军。参谋跪着劝他撤退,他却把怀表往地上一摔:“要么打赢,要么等表停了给我收尸!”

结果他用火炮轰出一条血路,杀得敌人溃退三十里。

庆功宴上,将军们举杯高呼“帝国英雄”,他却躲在角落给未婚妻写信:“凯瑟琳,你说嫁给军人像守活寡,可我除了打仗,还剩什么价值?”

2.

1806年,37岁的阿瑟带着满身伤疤回国,终于娶了苦等12年的凯瑟琳。新婚夜他愣在婚房门口——眼前憔悴的女人,早不是记忆中那个明眸少女。

“亲爱的,我给你熬了汤…”

妻子怯生生开口,他却抓起披风转身:“我得去议会加班。”

不是不爱,是不知道该怎么爱。战场上能指挥千军万马的男人,面对哭泣的妻子只会僵硬地说:“别闹了,我在想怎么对付拿破仑。”

1808年,葡萄牙告急。内阁会议上,所有目光聚焦这个“印度战神”。

“您去半岛对抗拿破仑,胜算多少?”大臣逼问。

他握紧茶杯,滚烫的茶水溅到手背:“零。”

满场哗然中,他抬头冷笑:“但法国人也是零,就看谁先变成负数。”

大战一触即发,此时的阿瑟已经是威灵顿公爵。

1812年,萨拉曼卡战役前夜。法军兵力是他两倍,军需官哭着报告:“粮食只够吃三天了。”

他撕掉撤退方案,对全体军官说:“明天太阳升起时,要么我带你们攻进城,要么我的尸体躺在第一道壕沟里。”

决绝的话语鼓舞了士气,当胜利的欢呼响彻战场,他独自走进教堂,在圣母像前放下一枚沾血的戒指——那是结婚时凯瑟琳送的。

此时,威灵顿还不知道,他人生中最恐怖、最惊险、最有意义的一场大战,即将发生。

1815年6月18日,暴雨中的滑铁卢战场,46岁的威灵顿死死攥着望远镜。副官突然大喊:“布吕歇尔的普鲁士军队到了!”

他猛地转身,灰白鬓角滴着雨水:“传令各师,现在可以冲了了——但要冲得慢一点!”

话语刚落,拿破仑的4000近卫军发起了最后冲锋,这个被称为“铁公爵”的男人,纵马冲到最前线。子弹打飞了他的帽徽,他抹了把脸上的血沫笑道:“下次瞄准得再高点!”

捷报传到伦敦,举国狂欢。他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给阵亡将士家属写慰问信。写到第217封时,鹅毛笔突然折断,墨汁晕染了信纸:

“亲爱的史密斯太太,您的儿子…”他颓然靠在椅背,泪珠砸碎在“英雄”二字上。

3.

成为首相后,威灵顿在议会为天主教解放法案拍案怒吼:“爱尔兰人在流血!你们却还在扯教义?”

台下保守党痛骂他是叛徒,他却想起印度战场上为他挡箭而死的爱尔兰士兵。

1848年宪章运动爆发,80岁的他骑马镇压工人游行。石头砸破额头时,他恍惚看见年轻时那个在印度冲锋的自己。没想到,现在他的居然也成了“人民公敌”。

生命最后时刻,两个儿子跪在病床前。小儿子鼓起勇气问他:“父亲,您爱过我们吗?”

他浑浊的眼里泛起水光,最终却只吐出句:“去把我军装上的勋章擦亮。”

1852年9月14日,大英帝国为战神举行国葬。棺木经过凯瑟琳墓园时,狂风突然掀起国旗一角——没人知道,他临终遗嘱是让妻子墓前放一束爱尔兰雏菊。

结语:

他赢了一辈子,却输了家庭;救了整个欧洲,却救不了自己。当伦敦街头矗立起威灵顿雕像,有个醉汉指着雕像大笑:“看啊,这个不会哭的铜人!”

可历史记得:真正的英雄,连眼泪都是铁锈味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