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个被《水浒传》称为奸臣的高俅,对苏轼及其家人颇好,这到底是为何?

1126年,北宋大夏将倾前夕,被童贯等人耍小手段踢走的太尉高俅,病逝于开封。这个被《水浒传》称为奸臣的人,对苏轼及其家人

1126年,北宋大夏将倾前夕,被童贯等人耍小手段踢走的太尉高俅,病逝于开封。这个被《水浒传》称为奸臣的人,对苏轼及其家人颇好。这到底是为何?很多人了解高俅,源自于古典名著《水浒传》。在这部文学作品中,高俅是个十恶不赦的人物,除了作恶一点好事都不会干,风头甚至都盖过了蔡京和童贯,堪称是反派中的扛把子。但是,文学作品毕竟是经过了加工和创作,与史实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在真实的历史上,高俅的确是个恃宠营私的反面典型,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狗屁倒灶的事情干得倒是很欢腾。但也没有小说中描写得那么不堪,最起码在苏轼这件事情上,他的表现还颇有人情味。高俅在史料中占据的笔墨并不多,只有字里行间中的星星点点,以至于连他的基本信息都不全。学者通过相关资料推测,他大约出生于1071年,病逝的时候55岁。他的家境应该不是太好,但人却很机灵,运气也不错,年轻时有幸成了苏轼身边的小史。所谓的“小史”,就是类似于书童、侍从或秘书之类的人物。高俅还是个成长颇为全面的人才,诗词书法、枪棒武艺、雅乐蹴鞠等各个方面都比较擅长。文武兼修,再加上那股机灵劲儿,他也深得苏轼的喜欢。苏轼比高俅年长几十岁,也许是出于对后辈的提携与关爱,他远离京城为官时,便想着给高俅另谋一条出路。起初,他想把高俅推荐给好朋友曾布,怎奈曾布身边不缺高俅这样的机灵人,于是他就把高俅推荐给了王晋卿。王晋卿就是“王诜”,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画家,还是皇家结亲的驸马都尉,是宋英宗赵曙的女婿,宋神宗赵顼的妹夫,宋徽宗赵佶的姑父。别看他的仕途不是很顺利,曾被苏轼连累得贬了官,但有“驸马”这个护身符在,也失落不到哪里去。高俅跟了王晋卿,也算是无意中攀上了高枝,后来更是搭上了赵佶这条线进入了官场,并在赵佶继位后官运亨通,一路扶摇直上成了掌管禁军的太尉。得到了宋徽宗的重用后,高俅在位期间可没少干狗屁倒灶的事情,恃宠营私、毫无建树,甚至还把军营当成了私产,修建豪宅供自己享乐。正是由于他的不务正业,搞得禁军纪律废弛毫无战力,面对金人的虎狼之师一触即溃,以至于拱卫开封的几十万禁军如同摆设。所以,在后世的评论中,高俅在靖康之祸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无论如何也是难以推脱的,不能说是元凶首恶吧,至少也是主要责任人之一。宋徽宗南下逃跑的时候,高俅和童贯等人也都在南逃之列。但讽刺的是,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本该同属一个阵营的高俅和童贯,却在南逃途中发生了内讧。童贯等人耍了个小手段,把高俅骗到泗州之后,就护着宋徽宗继续南下逃跑了。高俅闻讯后很气愤,就以身体不适为由,带着亲随返回了开封。只不过,他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回到开封不久竟然真的一病不起,在靖康之祸前夕一命呜呼了。相对于同一阵营的其他人物,高俅的结局堪称“完美”,最起码人生最后一程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反观蔡京、童贯、王黼等“六贼”,不是饿死街头,就是被砍头了,谁也没有高俅的“下场好”。另外,别看高俅犯下了那么多罪过,可是没在“六贼”之列,这也属实令人惊讶和费解。值得一提的是,还是如前文所述,别管高俅做了多少不齿的事情,但最起码在苏轼这件事情上还是很有人情味的,说是“知恩图报”也不为过。苏轼被宋徽宗贬到海南后,一直铭记着旧主提携之恩的高俅,没少在宋徽宗面前替苏轼说好话。尽管无论他怎么求情,最初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说得多了,宋徽宗总归还是有了松动,下旨赦免了苏轼,让他自己选择是回京效力,或返回老家安享晚年。只可惜,那个时候的苏轼,身体已经很糟糕了,病逝于回乡途中,享年66岁。可虽然苏轼病逝了,但是高俅仍没有忘记旧主的恩情,对苏氏的后人多有照拂。根据史料中的记载,苏轼病逝后,但凡苏氏子弟到了开封,高俅都“给养问恤甚勤”。由此不难看出,高俅也不是个一无是处的奸恶之人,跟蔡京、童贯之流比起来,多少还是有点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