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驴友登山遇“萌”蛇,抚摸!专家:短尾蝮蛇有剧毒,行为太危险!

秋日的山,层林尽染。不少登山爱好者兴趣越发浓郁。登山途中,可一边登山一边欣赏沿途美景,途中不乏会遇上些有趣的事。近日,一

秋日的山,层林尽染。不少登山爱好者兴趣越发浓郁。

登山途中,可一边登山一边欣赏沿途美景,途中不乏会遇上些有趣的事。

近日,一群登山驴友,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向山上攀登,脚下还时不时发出枯树枝被踩断的清脆响声。当他[她]们行至一处山岩旁时,有人发现了一条小蛇,突然惊呼:“看,这里有条小蛇!”

驴友们都兴奋地围了过去,只见一条通体浅灰色带着斑纹的小蛇正蜷缩在石缝边,看它非常害怕,一动不动,感觉它十分无助。小蛇细长细长的大约有手指般粗细,还时不时地微微吐着蛇信子。

他【她】们都觉得小蛇太小,肯定没毒。有人率先将小蛇擒住,可能是天气太冷的缘故,被擒住的小蛇非常乖巧,看起来十分的温顺,一点儿都不像是冷血动物该有的样子。

后来,擒住小蛇的男子伸直手掌,将小蛇捧在手心里,小蛇还是一动不动,看似十分温顺。

乖巧的小蛇让他(她)们非常激动,男子还激动地说出了一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语“好玩”。

这时,几人都来了兴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随后竟轮流伸出手,轻轻抚摸小蛇。

先是有一个美女轻轻地摸了一下小蛇的头,并亲切地称呼小蛇:“宝宝”。被摸的蛇宝宝还是呆萌地静悄悄的躺在男子手心里。

还真别说,小蛇看起来确实挺萌,不过一想到它的妈妈,就有些让人害怕,身上的鸡皮疙瘩就一缕一缕的。

紧跟着者男子又怂恿了其她几名登山爱好者摸了摸小蛇,她们也是很配合地翘起了自己的兰花指,轻轻地摸了摸。她们对小蛇又爱又怕的样子,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可能小蛇有些害怕了,突然就动了起来,扭动着身躯,意图想要逃跑,可耐不住众人的“热情”,小小的幼蛇哪能逃出男子庞大的手心,被男子用大拇指轻轻一按就按住了,让它动弹不得。小蛇渐渐没了力气,只是蔫蔫地趴在男子手心。

事后,男子等一伙将与小蛇留影的视频发到了网上,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10月10日,记者将网传视频发给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

专家解释,这种蛇是短尾蝮蛇幼蛇,成年后体长一般为60~80cm,属于小型毒蛇。此类蛇,毒量相对较大,毒性强。在中国,是造成蛇伤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蛇种之一。

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还特别提醒“幼蛇也同样有毒性,只是毒性比成年蛇稍弱一些。”

男子等人的行为,让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感叹道:“这样的行为非常危险!”

赵力还对短尾蝮蛇的典型特征做了详细介绍:此类蛇头部为典型的三角形部头,与颈部区分明显,头部背面有对称的大鳞片,瞳孔呈垂直裂缝状。

蛇眼后有一条明显的黑褐色纵纹,俗称“黑眉”。

短尾蝮蛇是中国分布最广的毒蛇之一,体色变化较大,以灰褐色、棕褐色或红褐色为基调,与环境高度融合,背部有两行深色的大圆斑或呈锯齿状的斑纹,尾部短而钝。

主要见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京、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等地。适应性极强,广泛分布于平原、丘陵、低山区。常见于草丛、灌木丛、石堆、坟地、农田及村舍附近。喜欢在凉爽的清晨、黄昏和夜间活动。在炎热的夏季,会选择在阴凉处躲避高温。”

短尾蝮蛇栖息地与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叠,性情不算特别暴躁,但受到威胁时会果断攻击,人蛇相遇的概率很高。

被咬后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可导致截肢、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赵力提醒,如果在室外活动时遇见短尾蝮蛇,尽量远离。

如果不慎被咬,谨记以下几点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就医。

2.切勿试图捕捉或打蛇。如果可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记住蛇的特征,或用手机拍照,这有助于医生快速确定抗蛇毒血清的类型。

3.保持镇定,让患者静止不动,减缓血液循环和毒液吸收,惊慌和奔跑会加速毒液扩散。

4.尽快送往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

免责申明:取材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