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朗普发起白宫大清洗,涉华事务官员就地免职,半小时内走人

特朗普发起“白宫大清洗”,曾经帮他对付中国的涉华事务官员,基本上全部就地免职,而且勒令他们半小时内打包好个人物品,立即离

特朗普发起“白宫大清洗”,曾经帮他对付中国的涉华事务官员,基本上全部就地免职,而且勒令他们半小时内打包好个人物品,立即离开白宫。

美国总统特朗普办事一向特立独行、离经叛道。在裁掉国务院多个机构,对五角大楼进行人事调整之后,特朗普又将手收回自己身边,对白宫来了个“大清洗”。

眼看后路被中方截断,特朗普居然在炮轰完欧盟后选择 “枪口对内”。马斯克离开后,他打算自己动手 “清算白宫”,那些曾帮总统出谋划策的人,就地除名!没想到,继马斯克之后特朗普再次选择 “过河拆桥”。

而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的目标是只保留50人左右。目前已经解雇了数十人,还有近200人被通知 “临时休假”。也就是说已经宣告了数十人的 “死刑”,剩下的这200人是否上 “绞刑架” 还有待考察。

160余名涉华事务官员被紧急通知“行政休假”,仅允许30分钟内打包私人物品离开大楼。有人当场泪崩,有人仓皇离场——这场被称为“特朗普式清算”的人事地震,彻底撕开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溃败真相。

特朗普的愤怒显而易见:正是这群人,曾信誓旦旦向他保证“中国会在关税战中屈服”。然而,现实狠狠打了这些“中国专家”的脸。美国非但未能逼迫中国让步,反而陷入全球孤立!

风暴眼直指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官方说法轻飘飘,什么“精简机构、节省开支”,鬼才信!特朗普这位总统,从来不按牌理出牌。

他要的是权力绝对集中在自己手里,靠直觉拍板,而不是听那些他眼中的“深层政府”——那些技术官僚和政策专家们——磨磨唧唧。国安会?在他看来,就是那个在“吹哨人事件”里捅了他一刀,差点让他总统都当不成的“叛徒”机构。

这还不算完,这次尤其要收拾那些搞对华事务的。特朗普回过味儿来了,当初那些“高参”们在中美贸易战关键时候给的建议,让他大大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结果呢?美国自己吃了亏,回头想跟中国好好说话都费劲。这帮人,对中国那套路子根本摸不准,出的馊主意把水搅得更浑。所以,对华决策失误的黑锅,你们不背谁背?

至于那些只会瞎咋乎、天天喊反华却拿不出半点真东西的,特朗普的耐心也早就见底了。“不忠心的,不顶用的,一个也别想留!”这才是这次人事大地震的真正驱动力。

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从杜鲁门时代就立起来,给总统出谋划策、协调各方的大脑中枢,曾经一度牛气冲天,编制将近四百号人。现在呢?直接砍到一百五十人以下,甚至有风声说,最后可能只剩下六十来人的袖珍班子。

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简以荣(也有叫伊万·卡纳帕蒂的)据说侥幸留任,可他手底下负责中国具体事务的团队,几乎被连锅端了。这手法,够狠,也够明白:国安会以后别想再当什么政策“设计师”和“独立顾问”了,老老实实当总统的“传令兵”和“执行者”吧!

白宫里的人都看明白了,以往那些基于专业分析、层层上报的决策流程,恐怕要被总统的个人好恶和即兴判断给取代了。

这种变化,就像把一艘大船的导航系统给拆了,船长说往哪开就往哪开,至于前面是冰山还是黄金海岸,全凭运气。这样的权力运作,无疑给美国未来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谁也看不清方向。

这场权力洗牌,有人哭就有人笑。国务卿鲁比奥,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这位特朗普的铁杆亲信,借着国安会被削弱的东风,势力蹭蹭往上涨。国安会的部分职能和人手划归国务院,鲁比奥不仅可能把国家安全顾问这个香饽饽也揽入怀中,实际上已经把更大范围的外交和安全决策权攥得更紧了。

同样受宠的还有国防部长海格塞斯,他执掌的五角大楼也接手了国安会的一些摊子。特朗普这招“乾坤大挪移”,明摆着就是要把国家安全决策圈,换成清一色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自己人”。

这种安排,短期看是巩固了特朗普的个人权威,让他的指令能更顺畅地得到执行。毕竟,对于一个极度强调个人意志的领导者来说,团队的“纯洁性”和“服从性”远比所谓的“专业制衡”重要得多。然而,过度集中的权力,也可能意味着决策风险的同步放大。

不过,权力的游戏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鲁比奥一家独大,别人就那么甘心看着?国防部长海格塞斯虽然也是特朗普的人,但他难道就乐意自己的国防部在新格局里当配角?国务院内部,因为职能调整和权力重新分配,肯定也会冒出新的小九九。这种复杂博弈,会不会让特朗普政府内部的齿轮越转越卡,还得走着瞧。

想想不久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不就灰溜溜地转去联合国养老了吗?他的副手黄之瀚更惨,替上司的泄密丑闻背了锅,直接被踢出局,连个下家都没着落。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让白宫里人人自危,寒气逼人。

更深一层看,当专业意见让位于政治忠诚,那些真正懂行的人要么噤声,要么走人,剩下的,可能更多是揣摩上意、投其所好的角色。这样的团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尤其是与中国这样的重量级对手博弈时,其决策的质量和有效性,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以肯定,特朗普未来的对华政策,会更加“特朗普化”。当“忠诚度”成了用人的第一标准,新上来的中国事务官员,很可能就是总统意志的“传声筒”和“复读机”,别指望他们能拿出多少基于专业和理性的独立见解。

这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会更随性,更情绪化,可预测性大大降低。拜登那时候,国安会主导的对华政策虽然也硬,但好歹还有个章法和战略逻辑。现在,这套相对稳健的玩意儿,怕是要被彻底打乱了。

有分析人士就直言不讳,这种拍脑袋式的决策,很容易让美国在跟中国掰手腕的时候犯下战略性错误。表面看着凶悍,内里可能一团糟。这不仅让中美关系更难处,也让全世界都看不懂华盛顿到底想干嘛。

与此同时,被看作特朗普潜在“接班人”的副总统万斯,最近公开说“美国绝对主导的时代过去了”,还强调美国别再瞎折腾什么“没完没了的战争”,得集中精力干点正事。这话是不是预示着,美国全球战略要大转向,从到处伸手变成缩回头搞自己家里的事?

要是这样,那帮老盟友们可就更心凉了。特朗普本来就爱搞单边主义,已经把盟友得罪得差不多了,再来个战略收缩,这同盟体系怕是离散伙不远了。

对中国来说,华盛顿这场“宫廷大戏”和它引发的连锁反应,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一个更难预测、更个人化的美国,打交道肯定更费劲。但话说回来,乱中也能取胜。美国内部的权力折腾和战略摇摆,万一决策失误,反倒可能给中国在复杂的国际棋局中腾挪出更多空间。关键还是得稳住神,练好内功,灵活应变。

未来的中美关系,注定要在惊涛骇浪里往前挪。白宫这场人事洗牌,不过是大戏的开锣鼓,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至于历史的指针最终会指向哪里,现在谁也说不准。

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白宫开始第一轮大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