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1年9月份,家住江西贵溪的老吴发现,自家的菜地好像被什么动物给霍霍了。
这些农作物似乎的根部被啃得乱七八糟,看上去受损严重。
老吴觉得很生气,为了能保住剩下的那些菜,于是就找了一些老鼠药埋进了蔬菜的根部。

很快他就发现了罪魁祸首---霍霍蔬菜的是一些野老鼠,发现的时候应该是吃了老鼠药,已经被毒晕了。
于是老吴拿起柴刀将晕过去的野老鼠打死了,然后又将它们带回家冷冻了起来。
就这样,老吴前前后后抓住了7只野生老鼠,都打死带回家了。

很快老吴的行为就被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了解了,于是在2021年12月份的时候,老吴被公安机关上门带走。
经过调查,公安机关发现老吴毒晕并且带走的7只“野鼠”中,包含1只大竹鼠和6只林睡鼠。
其中,大竹鼠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而林睡鼠同样受法律保护。
按照早些年贵溪市人民政府就发布了《关于划定野生动物禁猎区和禁猎期的通告》,里面已经明确规定了贵溪区域范围内全年禁猎。
所以老吴捕杀野老鼠的行为很显然也触犯了法律,构成了犯罪。
后续老吴承担了一定的侵权和修复责任,还被罚款5000元,赔偿生态损失500元。


那么大竹鼠究竟是什么老鼠,为何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呢?
数量较少的大老鼠
大竹鼠在体型上堪称竹鼠家族的 “巨无霸”,成年个体体长通常在38 - 48厘米之间,粗壮的身躯宛如一个毛茸茸的圆筒。
其头部圆润,吻部短钝,小而黑亮的眼睛镶嵌在头部两侧,由于长期适应地下洞穴生活,视觉功能已有所退化,更多依靠嗅觉和触觉感知周围环境;
耳朵短小且毛发稀疏,在浓密的被毛衬托下显得格外小巧。

大竹鼠的毛发是其显著特征之一,整体毛色多呈淡棕褐色,毛被稀疏且粗糙,这与亚洲南部其他竹鼠形成鲜明对比。
面颊从吻端至耳后呈独特的淡锈棕色或棕红色,这也是它“红颊竹鼠” 别称的由来。

稀疏的毛发虽然看似不够保暖,但却适应了它在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环境中生活,同时方便其在洞穴内穿梭,减少毛发与洞壁的摩擦。
它的尾巴粗大且裸露无毛,在活动时起到平衡身体的关键作用。

无论是在狭窄的洞穴中快速爬行,还是在地面上灵活移动,尾巴都能像船舵一样,帮助大竹鼠保持稳定。
四肢虽短小,却异常强壮有力而且锋利,平时就靠它挖掘洞穴和获取食物。

凭借这些强壮的四肢和利爪,大竹鼠能够轻松挖掘坚硬的土壤,深入竹根之下寻找食物,甚至可以咬断粗壮的竹茎。
大竹鼠的牙齿结构也十分特殊,上门齿粗大而突出,共有16颗牙齿。

这些牙齿如同天然的“切割机”,强大的咬合力能轻易咬断竹子的根茎,为其提供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
大竹鼠是天生的“洞穴专家”,它们多选择在黄竹、牡竹等竹类植物的根部掘洞而居。
凭借强壮的四肢和锋利的爪子,大竹鼠能够在地下建造出复杂庞大的洞穴系统。

其洞道面积可达10 - 25平方米,洞口数量1-6个不等,这些洞口多分布在竹丛周围或隐蔽之处,其中一个洞口通常会被土粒堵塞,仅留少量缝隙用于通风,而其他洞口则隐藏在草丛之下,十分隐秘。
洞里面会有巢穴,它们是大竹鼠休息和繁殖的场所,内部铺垫着柔软的竹叶和干草,温暖舒适;

储物室用于储存食物,大竹鼠会将多余的竹根、竹笋等食物储存在这里,以备食物短缺时食用;
避敌洞则是它们躲避天敌的安全屋,当遇到危险时,大竹鼠能够迅速逃入避敌洞,通过堵塞洞口来保护自己。

大竹鼠比较喜欢吃竹类植物的地下茎和竹笋为这些食物富含淀粉和纤维素,能够满足其生长和活动所需的能量。
在觅食过程中,大竹鼠展现出高度的领地意识,它们会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内沿着固定的觅食道寻找食物。

觅食道多穿梭于竹根之下,距地面约10-20厘米,这些通道是大竹鼠长期挖掘形成的,方便它们快速找到食物来源。
除了竹子,大竹鼠偶尔也会啃食种植的木薯、甘蔗等农作物,这也是它们与人类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竹鼠还具有储存食物的习性,它们会将多余的食物搬运到洞穴内的储物室中。
这种行为不仅有助于它们在食物匮乏的季节生存,还能为繁殖期和幼崽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
大竹鼠全年都保持活跃状态,但由于其生性胆小,主要在晨昏时分活动。

在寒冷的冬季,大竹鼠会减少外出活动的频率,依靠储存的食物在洞穴内度过漫长的季节。
尽管大竹鼠通常是定居生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食物资源严重短缺或栖息地遭到破坏时,它们也会进行季节性迁移。
它们会寻找新的适宜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这种迁移行为也是它们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方式。

在世界范围内,大竹鼠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等国家,以及印尼的苏门答腊岛。
这些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拥有茂密的竹林,为大竹鼠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在中国,大竹鼠的分布范围相对狭窄,仅见于云南省南部及西南部的部分区域,如西双版纳的勐海、景洪和橄榄坝等地。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大竹鼠的栖息地正面临着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农业种植等多重威胁,导致其生存空间逐渐缩小,种群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大竹鼠作为国家 “三有保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它们通过挖掘洞穴改善土壤结构,这样一来就能促进竹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同时,它也是当时食物链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比较顶层的生物蛇、鹰、猫头鹰等天敌提供食物来源,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老吴非法猎捕大竹鼠的行为,看似只是个人的一次 “灭鼠” 行动,实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破坏。
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才能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和我们一同生活。

参考:
中国法院网《使用毒药猎捕野鼠 判处罚金五千元并赔偿生态损失》2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