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四路中国探测器即将启程,直面宇宙最深邃的奥秘。
2025年11月24日,中国空间科学界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太空探源”计划。“十五五”期间,中国将发射四颗科学卫星,直指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和黑洞奥秘等重大前沿问题。

这四项任务包括飞往月球背面的“鸿蒙计划”、直视太阳极区的“夸父二号”、寻找类地行星的系外地球巡天卫星和观测黑洞的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中国科学家正以全维度探索宇宙的雄心,为人类终极之问寻找答案。
01 聆听宇宙诞生初啼
鸿蒙计划将带领人类回溯到宇宙大爆炸后的“黑暗时代”。这一由10颗卫星组成的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将飞往月球背面,建立一个太空“收音室”。
月球背面是绝佳观测位置,能完全屏蔽地球和太阳的无线电噪音,捕捉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信号。这项任务将揭示宇宙大爆炸后第一颗恒星出现之前,持续数亿年的混沌时光,重现宇宙婴儿期的模样。

02 太阳极区首次直面人类
夸父二号将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绕行到太阳极区上空,直视太阳的“北极”与“南极”。
太阳极区是太阳磁场活动的策源地,隐藏着太阳风暴的终极秘密。理解这些区域将让人类更准确预测太阳风暴,减轻其对现代 technological 系统的破坏。这项任务代表着中国在空间天气起源研究上的重大迈进。

03 寻找第二地球
系外地球巡天卫星将回答一个千年之问:地球在宇宙中是否唯一?这颗卫星专为寻找“地球2.0”而设计,将巡视星河,寻找和地球大小相当、处于宜居带的类地行星。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解释说:“我们试图探寻,宇宙中特别是太阳系近邻恒星周围是否存在其他宜居行星”寻找“地球2.0”不仅关乎科学探索,也为人类未来拓展生存空间提供可能。
中国科学家已经提出“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HES),将发射一个1.2米口径的空间望远镜,探测距地球约32光年的100颗类太阳恒星。
这项计划采用原创性技术路线,基于高精度天体测量法,能够探测到行星的真实质量和三维轨道。其探测精度将达到微角秒级别,“相当于在地球上看向月球,分辨出放在月球上的一元硬币的边缘。”季江徽如此描述这一惊人精度。
04 挑战物理学边界
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将飞行在地球大气层之外,观测宇宙中的“极端禁区”——黑洞的视界边缘和中子星的炽热表面。
在这些区域,引力足以撕裂时空结构,磁场强度高达地球的万亿倍。eXTP将深入这些极限环境,检验爱因斯坦的预言,探寻物理学的新疆界,完成地球上无法实现的宇宙级实验。
这项任务将推动中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为人类理解宇宙本质提供全新视角。
中国太空望远镜已具备技术基础。CHES团队已突破微像素星间距测量技术,达到“10^-5像素级别的星间距测量精度”。 而计划使用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Halo轨道,正是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等国际任务采用的黄金观测位。
从宇宙诞生到生命起源,这些遨游在群星之间的中国卫星,正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推向新高度。随着四颗卫星相继升空,中国将为人类的终极探索,写下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