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首金农
文/李寿谦
横斜梅影古墙西,
八九分花开已齐。
偏是春风多狡狯,
乱吹乱落乱沾泥。
这是金农的诗《题画梅》。金农(1687-1763年),字寿门、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杭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他自幼聪慧,早年受业于学者何焯,与“西冷八家”之一的丁敬比邻,又与“浙西三高士”交往,学识渊博。乾隆元年(1736年),入京应试博学鸿词科未中,遂周游四方。足迹遍齐、鲁、燕、赵、秦、晋等地。五十多岁开始学画,因学识渊博,浏览名胜古迹众多,且书画功底深厚,终成一代名家。
他擅画梅花、佛像、人物和山水等,风格古朴拙趣。晚年寓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交友广泛,与郑板桥、罗聘等“扬州八怪”交往密切。常出入秦楼楚馆,生活清苦却逍遥自在。收入虽丰却好善乐施,死后无钱入殓。
他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代表作有《东萼吐华图》《腊梅初绽图》和《菩萨妙相图》等,著有《冬心诗集》和《冬心随笔图》等。1763年于扬州佛舍去世,享年77岁。好友杭世俊集资料理后事,罗聘扶柩归葬杭州黄鹤山。
金农写过一首诗《过小孤山》:
古县萧条对岸开,
大江形色榜人催。
水多风处轻抬眼,
浮出青山似覆杯。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佳作,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感悟。
诗中通过对“古县萧条”“大江形色”的描绘,营造出苍茫孤寂的氛围。小孤山在诗中化作“覆杯”,既是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孤独与无奈的暗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透露出诗人孤傲不羁的个性,他不随波逐流,以“覆杯”自喻,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世俗价值观的挑战。总之,《过小孤山》不仅是金农诗歌的代表作,也是其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郑板桥为金农写过一首诗《赠金农》:
乱发团成字,
深山凿出诗。
不须论骨髓,
谁得学其皮!
这是一首高度评价友人金农的诗作,诗中“乱发团成字”形容金农书画风格。其字体看似随意却蕴含奇趣,体现了金农书画不拘一格古朴拙趣的特点。“深山凿出诗”则赞誉金农诗画的质朴与深邃,仿佛从深山中自然涌现,充满自然之趣和人生哲理。“不须论骨髓”表达了对金农独特人格的敬仰。金农一生布衣,性情孤傲,不慕名利,其艺术和为人有高洁之气。这句话表达了对金农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的赞赏。
金农的诗、书、画是中华艺术花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他五十岁才开始学画,其勤奋好学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值得后人敬仰。我们要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在人生的旅途中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李寿谦(男),泰安肥城市人。高中教师,大学学历,现退休,寓居宁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