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新闻,笔者心里着实舒了一口气——"柴怼怼"这个网络毒瘤终于被拔掉了。说实话,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网络生态的人,我对这种"黑嘴"早就看不下去了。
事情得从今年4月说起。那会儿笔者正好在河南出差,当地朋友跟我提起胖东来时,满脸都是自豪。"你知道吗,我们这儿有个超市,服务好到让顾客不好意思。"朋友的话还没说完,网上就炸了锅——一个叫"柴怼怼"的网红,连发29条视频狂怼胖东来,说人家卖玉石是"千倍暴利",还扯什么"偷税漏税"。
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胖东来什么德行,河南人最清楚,全国消费者也都看在眼里。一个企业能把服务做到让竞争对手都服气,能把员工福利好到同行都眼红,会靠卖假玉石坑人?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
果然,胖东来的回应来得又快又狠。直接甩出数据:和田玉销售毛利率只有20%,占总营收的0.34%。这一巴掌打得"柴怼怼"脸都肿了。但这家伙不知悔改,反而越闹越凶,连1998年的火灾事故都拿来调侃,简直没有人性。
笔者见过不少这样的"网络黑嘴"。他们有个共同特点:专挑有名气的企业下手,越是口碑好的越要踩一脚。为什么?因为流量啊!骂一个没人知道的小公司,能有几个人看?但要是踩胖东来这样的"网红企业",那关注度蹭蹭往上涨。说白了,这些人把网络当成了赚黑心钱的工具。
在美国,有专门的《反网络诽谤法》,企业被恶意诋毁可以直接起诉索赔。韩国更狠,网络造谣最高能判两年有期徒刑。咱们国家这次的"清朗行动",算是正式向这些"黑嘴"宣战了。
但笔者担心的是,封掉一个"柴怼怼",会不会冒出十个"李怼怼"、"王怼怼"?这些人最擅长的就是换马甲重来。今天在抖音被封,明天可能就在别的平台重新开张。就像打地鼠一样,按下去一个,冒出来两个。
更让人头疼的是平台的责任问题。"柴怼怼"能连发29条诋毁视频,说明什么?说明平台的审核机制有漏洞!内容审核不能光靠AI,更不能等到舆论发酵了才来"马后炮"。笔者认为,平台应该建立更严格的准入门槛,对那些专门靠炒作、抹黑为生的账号,要有预警机制。
这次事件给所有企业上了一课:面对网络谣言,不能沉默,更不能委曲求全。胖东来的做法值得学习——有理有据地反击,该起诉就起诉,该索赔就索赔。你越是软弱,这些"黑嘴"就越是猖狂。
作为普通网友,我们也得长点心。看到那些煽动性极强的内容,先别急着转发点赞。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这么说?他有什么证据?他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很多时候,真相就藏在这些问题的答案里。
"柴怼怼"倒了,但网络生态的净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希望这次严厉处理能震慑住那些跃跃欲试的"黑嘴"们,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恶意诋毁必须付出代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真正清朗的网络空间,让好企业安心经营,让消费者放心选择。
毕竟,这个世界已经够复杂了,我们不需要更多的谎言和恶意来添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