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日本国内开始反思?临出国参会前,高市早苗表态:有2件事不会变

11月19日,中方宣布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本方面没坐住,不光是经济界急得直跳脚,政治圈也开始“扭头张望”了。最引人注目

11月19日,中方宣布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本方面没坐住,不光是经济界急得直跳脚,政治圈也开始“扭头张望”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市早苗——一个一直在台海话题上“踩红线”的日本政客,突然在出国前放风说:有两件事不会变。

日本政坛这波“回头看”,到底是要认真反思,还是另有算盘?高市的“不变”,到底是在释放善意,还是继续飙车?

面子工程还是压力下的公关补丁

高市早苗这事,得从她自己说的那句话说起。早些时候,在国会答辩时她放出狠话,说“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的“存续危机事态”。

这话一出口,立马引爆中方强烈反应。因为这说法,已经踩穿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底线,直接挑战了一个中国原则。

紧接着,《朝日新闻》先是报道了这番言论的敏感性,后来又跟进爆料,说高市的幕僚私下承认“说得有点过火”,答辩准备不充分,语言也没斟酌好。

这话听着像是反思,实则更像是“灭火”。不是站出来正式道歉,而是通过“放风”来释放一点低姿态的信号。

但高市本人压根没收回原话。她既没道歉,也没澄清,反而选择了冷处理。

这种“反思”,更像是一种被动应对,是在中方压力下被迫搞的一场“危机公关”。真正的诚意,根本没影。

中方这边的反应也很直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批评高市言论严重伤害中日互信。立场明确,态度强硬。

这波压力,是日本政坛“反思”声音产生的直接背景。

否则,以高市一贯的作风,她可不会轻易“收口”。

嘴上讲合作,骨子里还在硬顶

就在这场风波还没平息的时候,高市早苗又出镜了。这次是在出发去G20之前,她对媒体说了两句话:“推进中日战略互惠的想法没有变化”、“政府对存续危机事态的立场也没有变化”。

听起来像是想稳住场面,但细看就知道,这两句话其实是“表面柔和,内里强硬”。

第一句话,说要继续推进战略互惠,意思是我们还是想跟中国搞好关系,不想把事情闹太大。

但第二句话,立马又把之前对台海的强硬表态“盖了章”。她说那是日本政府一贯的立场,只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危机。

换句话说,她根本没打算收回之前那番争议言论。

这两个看似“安抚”的表态,其实互相打架。你一边喊着要搞互惠合作,一边又坚持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高市这波操作,更像是在搞“多面人战术”。对外,她想向国际社会展示“稳定形象”,对内,她又要维系右翼支持者的认同感。

她说这番话的时机,是在即将出席G20之前。显然,她是想在国际场合上刷一波“稳健领导人”的形象。

但在国内,她又必须维持“强硬”的姿态,毕竟她的政治基本盘就靠着一堆保守派和右翼撑着。嘴巴上的“两不变”,其实是一个“内外有别”的姿态调整。

中方这边也没买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表态,要求日本“恪守承诺,立即收回错误言论”,并强调中日关系的前提是尊重政治基础。

把高市那套“嘴上说合作,行动上不改”的做派,点得透透的。

被政治架住的高市

要理解高市为什么这么“拧巴”,还得看她背后的政治生态。她在日本国内的支持率居高不下,尤其在右翼人群中颇有人气。

据之前的民调,她的支持率能到69%以上。这不是因为她政绩多好,而是因为她“敢说敢干”,尤其在对华议题上“硬气”,正好戳中了一些保守派的爽点。

但这也成了她的枷锁。一旦在涉华问题上“转弯”,就可能被这些人倒戈,甚至引发执政联盟内部的动荡。

她所在的自民党,本来就靠着与公明党、维新会等势力维持微妙平衡。如果她在这节骨眼上“软了”,很可能会被党内的强硬派逼下舞台。

所以,她现在是彻头彻尾的“骑虎难下”。嘴硬,不一定是她真想这么干,而是她必须这么干。否则,自己的政治前途可能就此打住。

而且,越是在国际场合被“敲打”,她在国内越得表现出“不能被吓倒”的样子。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风波之后,她仍然选择继续“话术原地转圈”。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日本整体对华战略的左右摇摆。一方面,日本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中日经济关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政界却又越来越紧跟美国节奏,试图在安全议题上对中国“围堵施压”。

这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从安倍时代的“印太战略”到岸田政府的“经济安保”,日本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在走钢丝。一边喊着合作,一边又不断试探中国底线。

久而久之,这种模糊就成了常态。高市这次事件,不过是让这种两面性彻底暴露在了台面上。

中国的态度则始终如一。中方的要求清清楚楚:道歉、认错、收回错误言论。不是做样子,而是看行动。

如果日方继续在口头上玩文字游戏,而行动上不做任何实质调整,那中日关系的僵局只会越来越难解。

高市早苗这番“两个不变”看似稳场,其实是继续走在错误的方向上。所谓的“反思声”,更多是日本国内在压力下的姿态表演,缺乏实质内容。

中日关系需不需要恢复?当然需要。但前提是日本要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靠话术来糊弄。

说到底,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不会动摇。任何试探底线的举动,最终都只会让彼此走得更远。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高市说什么,而是她准备做什么。

风波之后,留给日本的选择其实很简单:要么真反思,要么继续飙车。但这条路,终归得自己承担后果。

参考资料:

视频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在约翰内斯堡开幕

2025-11-21 15:04·央视新闻

高市早苗最新表态:台湾问题立场不变!外交部:立即收回错误言论

2025-11-21 19:13·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