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檀郎的这篇评论来谈谈菲律宾的最新小动作。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11月2日菲律宾与加拿大签署《访问部队地位协定》的消息,把“遏制中国”的讨论推上了风口。从协议文本到双方表态,处处透着针对中国的意味,但细究之下会发现,这张看似强硬的“对抗牌”,更像是给地区稳定埋雷的“烫手山芋”。
先看这场合作的本质,根本就是一场各取所需的“战略表演”。对加拿大来说,这是它与亚洲国家签署的首个军事协议,标志着这个传统上专注北大西洋防务的国家,彻底转向介入亚太事务 。就在协议签署前一周,加拿大海军“蒙特利尔”号刚在南海完成“自由航行”,这种“签协议前先亮肌肉”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急于刷存在感,想借着美国的“印太战略”分一杯羹。而菲律宾更是打得一手“借力打力”的算盘,这已是它与第五个国家签署类似协定,此前美国、日本等早已入列,试图靠绑定域外势力在南海争议中占得便宜 。两国防长口中的“维护稳定”,不过是包装“遏制中国”的幌子。
但这张“同盟牌”真的能如愿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从协议内容看,加拿大版本的协定远没有美国那般包含明确防务互助条款,更多只涉及后勤支持、人员培训等非作战领域 ,说白了就是给菲律宾“心理安慰”,真到关键时刻未必能兑现承诺。更讽刺的是,菲律宾刚拉拢域外国家搞完“联合巡航”,中国南部战区就立刻组织兵力严密跟监,直接点破其“搅局者”的本质 ,所谓的“外部壮胆”效果立竿见影——基本无效。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场合作背后藏着菲律宾无法承受的风险。为了维系与这些国家的军事联系,菲律宾2025年国防预算被迫增加15%,专门用于改造美军使用的军事基地 ,这无疑是把民生资源往军事对抗里填。而且把加拿大这类域外势力拉进来,只会让南海问题“大国化”,一旦局势升级,菲律宾必然成为冲突的“前沿阵地”。反观中国,一边保持军事戒备,一边持续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截至2025年9月已完成37轮谈判,还主动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倡议,两种态度的格局高下立判。
菲律宾更该清醒的是,与中国的经济纽带绝非军事协议能切割。2024年中菲贸易额已突破800亿美元,中国连续18年是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 ,这种实打实的利益,远比外部势力的空头承诺靠谱。现在菲律宾拒绝对话、硬蹭同盟,本质是捡了“对抗”的芝麻,丢了“合作”的西瓜。
说到底,菲加军事协议看似是遏制中国的一步棋,实则是逆势而为的错招。在亚太,合作共赢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靠“引狼入室”搞对抗,既吓不倒中国,也护不了自身安全,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战略被动。
你觉得这张军事协议能改变南海局势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