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发了个问卷,有两万六千多人参与。结果显示,月薪 2 万以下的占 57.11%,2-3 万的占 23.61%,3 万以上的占 19.28%。我公众号的读者里,36-60 岁的占 66%,一二线城市的超过 50%,本来以为月薪 2 万以上的会多些,没想到偏差还挺大。看来高薪人群可能符合这个画像,但符合这个画像的未必高薪。当然,也可能问卷结果不能代表所有粉丝水平,之前评论区的大神们估计太忙没填。而且参加调研的人群,也不能代表全中国的情况。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月薪 9685 元,城镇私营单位平均月薪 6359 元,也就是说,月均收入还没到过万的门槛。从纳税数据来看,月收入超过 1 万的人大概有 1.22 亿。2025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月入过万的人口比例,北京是 31.2%,上海 29.8%,深圳 28.5%,杭州 26.3%,其他城市都不到四分之一。按年龄分,25-30 岁月入过万的比例是 12.3%,30-40 岁 18.7%,40-50 岁 15.2%,50 岁以上只有 6.8%。学历方面,毕业五年后月入过万的比例,博士是 83.7%,硕士 42.5%,本科 21.3%,大专仅 8.6%。虽然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学历好像没以前值钱了,但大体上学历还是和收入挂钩的。
那月入 3 万的都是些什么人呢?2023 年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工资性收入每月 3 万以上的人口占 0.61%,约 850 万人,而 2022 年这个数据是 1050 万,2024、2025 年只会更少。西南财经大学的数据显示,前 1% 的家庭月均收入 3.4 万,有 1400 万,胡润的数据则显示月入 3 万以上的家庭约 600 万户。
从人群分布来看,70% 的人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北上广深四个城市聚集了 58% 的百万年薪人群。有四类岗位占了高薪群体的 55%,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和职位:金融类的投行,人工智能领域的算法工程师,芯片半导体行业的芯片设计师,高端制造里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再具体些,像技术精英、AI 工程师、医疗与科技领域的从业者、投行私募人员、律师、跨境贸易和跨境电商从业者、新经济创业者、自媒体人、新能源行业从业者等。可以说,中国月薪 3 万的职业分布,明显带有技术 + 资源的特征,职业画像多是技术精英、资本从业者、新经济操盘手,比如直播、IP 操盘等。其中 30-45 岁的占 68%,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也占 68%。
2025 年中国心理学会发布的《收入与幸福感研究报告》显示,当月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 2.3 倍后,收入增长对幸福的提升效应就明显减弱了。在北京,这个拐点大约是月薪 22000 元,上海是 20000 元,中西部省会则是 12000-15000 元。而且 78% 的高薪人群都面临慢性病、颈椎病、过劳、失眠、三高这些问题,收入的稳定性比收入多少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所以同样的薪酬,体制内的人往往幸福感更强。
希望大家都能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尽快达到能让自己幸福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