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大战是三国三大战争之一,参加这次战争的蜀国将领除了黄忠外,大多数都是二代将领,其中有的人战死沙场,有的人兵败投敌,有的人活到了战争结束,成为了蜀汉的中坚力量。

1.蛮王沙摩柯
沙摩柯是刘备请来的外援,他相貌凶恶,紫红色的脸盘,绿眼睛(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件异形兵器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应该善于射箭。
东吴第一猛将,最佳射手甘宁见了沙摩柯,竟然“不敢交锋,拔马而走”,结果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其实沙摩柯的武艺不见得强于甘宁,陆逊火烧连营后,他与周泰大战二十余合之后被杀。
2.杜路、刘宁
这两位“洞溪汉将”大概也是西南少数民族部落的将领,不过没什么建树,蜀军战败后,他俩都投降了东吴。
3.吴班
吴班原为张飞的部将,在蜀国的二代将领中属于老成持重型,张飞的后事都是由他安排的。刘备伐吴时,吴班为先锋官,前期势如破竹,用计大败孙桓、朱然,将孙桓困在彝陵。刘备兵败后,他杀出重围被赵云救走。

吴班、黄忠、冯习、张南
4.张南、冯习
他俩是吴班的副手,有勇有谋,大败孙桓后曾向吴班提出“乘虚劫寨”的建议,并帮助吴班完善了行动的细节,一举击退孙桓和朱然。
蜀将张南、冯习谓吴班曰:“目今吴兵势败,正好乘虚劫寨。”
然后,张南随吴班在彝陵围困孙桓,冯习守蜀军连营中的一营,吴军纵火后,冯习敌住徐盛为刘备争取了逃跑的时间。
冯习慌上马,引数十骑而走,正逢吴将徐盛军到,敌住厮杀。先主见了,拨马投西便走。
冯习还第一时间通知了吴班、张南蜀军兵败的消息,在救驾突围的过程中,他与张南战死。

关兴、张苞
5.关兴
关兴、张苞是夷陵之战中,蜀国最靓的仔,他俩起初的职责是护驾,在战斗中都有突出表现。
关兴为救张苞,刀劈孙桓部将李异。三十余合战败孙桓,又活捉谭雄。后来还杀了周泰的弟弟周平,最关键的是他亲手杀死潘璋,为父亲报了仇。
6.张了苞
张苞战力很强,一出场三十合战败孙桓部将谢旌,紧接着又与李异大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冲阵时刺死谢旌,后来又活捉朱然部将崔禹。
有其父必有其子,张苞随张飞,大战时喜欢喊叫,給敌人造成心理压力,曾“大喝一声”,一矛刺死夏恂。
7.黄忠
黄忠以七十五岁高龄,不出三合斩潘璋部将史迹于马下,随即又杀败潘璋,可谓是宝刀不老,最后中了敌人的埋伏,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伤重不治而死。

傅彤
8.傅彤
傅彤是条硬汉。主动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在蜀军败退时断后,这个任务简直就是赵云闯连营的简化版。
先主曰:“谁敢断后?”傅彤奏曰:“臣愿以死当之!”
面对纷涌而至的吴军,傅彤毫无惧意,大骂吴狗,“挺枪纵马,率蜀军奋力死战,不下百馀合,往来冲突,不能得脱。”最后力竭而死,战斗到累死的,遍观三国演义,只有傅彤一人。
彤长叹曰:“吾今休矣!”言讫,口中吐血,死于吴军之中。
9.赵融
只在拦截淳于丹时出现一次,蜀军大败后,下落不明。
10.黄权
黄权是刘备南下时的随军参谋,统领水军,陆逊火烧连营前他驻守江北。刘备兵败后,黄权投降曹丕。

11.程畿
程畿也是刘备的随军参谋,但比黄权有气节。刘备兵败后,程畿先是招呼水军阻敌,见吴军势大,蜀国水军四散奔逃,有人劝他也赶快逃吧。程畿大怒,说:“吾自从主上出军,未尝赴敌而逃。”,然后拔剑自刎,为国捐躯。
(参考三国演义,图片均来自网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