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7版电视剧《红楼梦》播出之后,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一角成为经典。多年以来,陈晓旭几乎成了林黛玉的代名词,此后的多个版本,不管是89年电影版中陶慧敏饰演的林黛玉,还是2010年电视剧版蒋梦麟饰演的林妹妹,2024年电影版张淼怡饰演的林黛玉等,其形象都无法超越陈晓旭,甚至是云泥之别。

如今,郑晓龙导演的新版《红楼梦》刚开机,大家已经开始“炒作”,网友们又把饰演林黛玉的陈都灵跟陈晓旭对比,多数人认为陈都灵肯定没戏,比如说她都32岁了,这是让她演中年人的爱情吗?所以,还是歇歇吧,别浪费钱。

总之,随着陈晓旭的英年早逝,大多网民都认为,林黛玉这个“银幕”形象已空前绝后了,以后再也不可能出现超越陈晓旭的;而87版《红楼梦》之前的多种版本的林黛玉形象,也都不及陈晓旭版的。
但其实,在民国时有一位美女,跟林黛玉非常相似,如果她饰演林黛玉,恐怕之后的陈晓旭难以超越。那么她是何方女神,究竟有多像林黛玉?
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徽因。别不信,林徽因同林黛玉至少有八大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一是容貌,林徽因和林黛玉有一比。
这点你丝毫不必怀疑。被誉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林徽因同林黛玉一样,是风华绝代的旷世佳人。即便陈晓旭,大家也普遍认为她并不足够美丽(就连导演王扶林也这么说过),比如眼白太多等,这也是陈晓旭留给观众的一个小小的遗憾。不过因为她的气质太像林黛玉了,所以其容貌上的缺陷就瑕不掩瑜了。
可以说,林徽因在容貌上无可挑剔。但长得美丽并没有说服力,因为漂亮女人多了去了,不是哪个美女都能演林黛玉的。但林徽因的美同林黛玉有极大的相似性。
一是灵秀。林徽因和林黛玉都有一张透出极强灵秀之气的脸,不光是清秀,关键是灵气,尤其是眉宇之间的灵气,二人像极了。这也是二人共有的聪慧的体现,所谓冰雪聪明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瘦弱。这一点二林也极为相似,她们不仅是“苗条”一词就能形容的,而必须是瘦弱,有种“弱柳扶风”的韵致。
林徽因和林黛玉第二个相似性是,都出自豪门贵族。
这一点也是大多林黛玉的饰演者,包括陈晓旭在内都难以企及的。
林黛玉的身世大家都知道,其母方系豪族贾府自不必说,即便林家也是世袭贵族豪门,其父亲林如海,也是探花出身,曾任兰台寺大夫,后被钦点扬州巡盐御史,这也是公认的肥差,要不精明的贾府也不会同林家联姻。其实,林如海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所以,林妹妹是标准的出自“世禄之家,书香之族”。
而林徽因在当时也是妥妥的一位大家闺秀。她祖籍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年间二甲进士出身(与康有为同科),曾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浙江海宁、孝丰、杭州等地方官员。
其父林长民更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他曾留学日本,学识渊博,后任袁世凯政府国务院参事,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徐世昌总统顾问等。“五四”运动后,他还被推为出席世界国联总会的中国首席代表。
基因很重要。一个人的成就或者生命历程同其家世背景有极大关系。二林的这个相似性不可忽视。如果林徽因饰演林黛玉,是自带“贵族范儿”的,不必去硬贴,比如2010年李少红版《红楼梦》那样,让那些小演员去住豪华宾馆来体验贵族式生活,结果却弄成一团糟,被认为“像一群没家教的街溜子和野丫头”,演得不伦不类。
87版红楼之所以难以超越,就在于当时剧组让所有的演员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苦练,比如读书,训练琴棋书画等,让演员们进行贵族气质的打造。
而林徽因基因里自带的贵气,又岂是用三年时间就能打造出来的?那是骨子里自有的东西。

第三是,林徽因和林黛玉身世的相似性。
身世不等于家世。身世包含更多的遭遇在内,好的家世未必就有好的遭遇。一个人童年时的遭遇或过往会影响他的命运,锻造他的性格。
林徽因和林黛玉尽管都出身高贵,但都有比较“尴尬”的身世或身份。
林黛玉是林家唯一的子女,但因其母亲早逝,她早早就被送到贾府即其外祖母家生活了,如此,她就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贾母对她再亲,毕竟是外婆,隔着一层关系,这使林妹妹形成敏感、多疑的复杂性格,强大的自尊心和卑微的自卑感并存。她一方面令人爱怜,但另一方面也让人感觉很刻薄,不受人待见。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林黛玉。甚至有不少男人表示,林黛玉只能做红颜知己,而娶妻还是薛宝钗。
林徽因也差不多。她虽是父亲林长民的长女,但身份也比较尴尬。首先林徽因的生母何雪媛并非林长民的结发妻。因林长民的结发妻早亡,他才续娶了何雪媛。关键,他跟何雪媛并非自由恋爱,二人的结合有父母包办的意味,夫妻之间没有多少爱情的成分。
不过何雪媛尽管是林长民的续弦,但毕竟是“扶正”了的长房夫人,所以林徽因的血统毋庸置疑,是林家真正的嫡长女。然她的尴尬仍在于母亲的影响。
何雪媛除了长相外,基本没什么优点,既不懂得勤俭持家,又不懂琴棋书画,不是什么才女;再加上她生下的三个子女,除林徽因外,其余两个都夭折了。没有儿子,所以更加不讨林长民的喜欢。那么林长民自然而然要娶二房了。
二房程桂林不仅是位才女,而且性格温婉可人,情商极高,林长民十分喜欢。关键程桂林也是子女成群,育有4子1女,其在林家的实际地位是直接上升。而何雪媛则受到了冷落,只能住在林家的后院里,青灯黄昏。
在郁郁寡欢的母亲的影响下,林徽因的性情可想而知,这就让她具备了同林黛玉类似的第四个特征。
二林的第四个相似性:性格
林徽因自小就备受压抑,心中充满矛盾。一方面很敬爱自己的父亲,但又怨恨父亲对母亲的疏远;一方面深爱且可怜自己的母亲,又怨恨母亲的不争气:毕竟是正妻,你如何甘居人下?所以,她自小也形成了复杂的性格,如同林黛玉一样,敏感、多疑,相当多愁善感,在骨子里还有一些叛逆。
不过林徽因毕竟不是林黛玉那样的独生女,她有五个同父异母的弟妹,因此她要在林家表现出一种大姐风范。为此,她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就是去讨好父亲,甚至去讨好继母,和自己的弟妹打成一片。
但由于母亲的原因,林徽因也很为难。何雪媛受冷落后怨恨林长民,因此会给女儿同继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造成一定的障碍,比如她会对林徽因说:你是家里的大小姐,别跟那些小兔崽子们玩儿!

林徽因跟林黛玉第五个相似性:柔弱的身体
前面说过,林徽因的生母共生育了三个孩子,1子2女,但只有林徽因幸存,另两个均夭折了。这一点跟林黛玉也类似,林黛玉也有一个弟弟,但在3岁时就夭亡了。
由此可见,林徽因有体质上不够健康的先天性因素。而事实上,林徽因跟林黛玉一样,自小身体就不够健康,比较体弱多病。多病的体质也让她跟林妹妹一样形成比较忧郁的性格。大家见到的开朗阳光的林徽因,是她16岁以后了。
因为她在16岁时,和父亲一同到欧洲游历了两年,这让她大开眼界,心情大好,也让她暂时离开了那个不够阳光的家庭,她的性格进行了再塑造。尤其是,在英国,她又邂逅了翩翩公子徐志摩,让她开朗了不少。
然而,徐大诗人只是给了她文学的浪漫性,林徽因骨子里还是有相当传统的一面,不然她就会不顾一切地爱上徐志摩,而不是爱上跟林家有世交的乖乖男梁思成。
在身体这方面,二林之间的相似性简直是“惊人的”。两人不仅都体弱,而且都患有顽固的难以治愈的肺结核。林黛玉因此而短寿,只活了17岁;而林徽因也因身体原因只活到中年,50岁便英年早逝了。
林徽因跟林黛玉第六个相似性:才华
这一点,二林也绝对有可比性。林黛玉文采一流,在《红楼梦》众多才女中堪称顶尖水平,被公认为大观园群女之首。林黛玉也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其诗词作品立意新颖、语言精炼,有相当的艺术境界。她也多次在诗社活动中夺魁。比如在海棠诗社中,她的《咏白海棠》被李纨评为最佳;菊花诗会上更以《咏菊》《问菊》《菊梦》三首包揽前三名;而她的《葬花吟》更是堪称绝唱。
而林徽因的才华在民国的一众才女中也是顶级的。相对于林黛玉,林徽因简直是文理兼备的全才了。她首先在建筑学上有一定天赋和成就,被誉中国近现代首位女建筑师。
1924年,林徽因赴美留学,因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招女生,她是在美术系注册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她美术方面的才华),但选修了建筑课程,成绩优秀,成为该校建筑系唯一的女毕业生。后来,她与梁思成共同考察中国古建筑,二人合著的《中国建筑史》成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文献,书中的“建筑意”概念就是由林徽因提出的。
林徽因在建筑设计和艺术设计方面很有成就。她设计了东北大学的校徽,参与并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及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主体建筑格局的设计。
林徽因的文才也向被大家津津乐道。她的诗清丽婉约,很有韵味。比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堪称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散文和评论也很有水准。

林徽因和林黛玉的第七个相似性:外柔内刚的气质
这一点其实是最重要的。气质是一种综合性的东西,很难量化。这是由人的家世背景,人生遭遇,个性特征等各方面决定的。二林的气质有惊人的相似性,比如贵族范儿,高雅,才情;比如忧郁,敏感,多愁善感;当然还有坚韧,叛逆,外柔内刚等等。
林黛玉表面上看很柔弱,其实内心也很刚强。这一点在《红楼梦》中表现得很充分,她是对封建礼教的坚强的反叛者。比如她不讳阅读《西厢记》《牡丹亭》等“性灵之学”的作品,并在酒宴上引用其中内容为酒令,敢于突破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这在当时的大家闺秀中是罕见的。
林黛玉在贾府中始终保持独立人格,不屑于迎合世俗。例如,她明知会被视为“刻薄”,仍直言不讳地调侃李纨,批评凤姐。
当“周瑞家的”直到最后才送林黛玉宫花时,她直接讽刺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这种对不公的敏感与反击,凸显了她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蔑视和反叛。
还有,她通过组诗《五美吟》点评历史上的几位美女,比如对性格刚烈的虞姬殉情的肯定;对王昭君的同情,批判汉元帝随意决定一个女子的命运;否定绿珠为主人殉葬的意义,将之视为一种女人的悲剧;肯定红拂同李靖私奔的壮举等,这些都表达了林黛玉对自主婚姻和爱情自由的认同,或者对主宰女子命运的男权社会或强权势力的批判,甚至有点女权的意味了。
而林徽因更是如此。
她性格刚强而直爽,不喜欢拐弯抹角的说话,甚至被描述为“刀子嘴不饶人”。1953年,她因北京古城墙和古牌楼的拆除问题,与上级领导吴晗发生激烈争执,甚至拖着病体怒斥对方:“我林氏满门忠烈,你又算什么东西?”在古建筑保护工作中,她多次以强硬态度反对拆除计划。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徽因一家定居四川宜宾的李庄。1944年,日军进入贵州,直逼重庆,离李庄仅19公里。一次,8岁的儿子梁从诫听着震耳欲聋的炮火声,吓得问母亲:“妈妈,要是日本人来了,怎么办?”
林徽因静静地看了儿子一眼,搂着他的双肩,严肃答道:“我们家后面就是扬子江!”
如此风骨,也不愧一代女神了。
另,在气质这方面,二林还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书卷气。古往今来,各种类型的美女都有,但具有书卷气的美女罕见。
在《红楼梦》的各种“封面”画中,最经典的就是宝黛二人共同读书的画面,林黛玉手捧书本的仪态,将她的书卷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几乎让古今所有的才女自愧弗如。
然,无独有偶。林徽因的书卷气也是非常强的。在如今能见到的林徽因的旧照中你就可以看出。尽管她被“封为”民国四大美女,但很少见她什么搔首弄姿或者充满性感的样子,比如和她一同被“封神”的周璇、陆小曼和阮玲玉,以及同时代的绝世美女胡蝶、上官云珠那样。
在那些旧照片上,林徽因往往透出一股或浓或淡的书卷气,让人一看就是个学者或者诗人。比如她坐在书桌旁的照片,甚至同大诗人泰戈尔的合影上都是如此。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是装不来的。在这方面林徽因和林黛玉有一拼。

最后,二林之间还有一个相似性,不是相似了,而是相同了,即姓氏。
说了半天,把这点差点忘了。二人都姓“林”,这也太巧合了吧。林徽因同林黛玉所处的时代相差起码两百多年,但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林家”的后人居然又出了一位与黛玉一样出众的林妹妹。如果林徽因真的饰演了林黛玉,说不定她就会有个绰号叫林妹妹,那么梁思成或者徐志摩们指不定就叫林徽因是“林妹妹”啦。
有了同林黛玉的八个相似性,如果林徽因饰演林黛玉是不是得天独厚,会演绎得非常逼真?
但你会说,林徽因演技如何?不是你像谁你就会演谁的啊,演员也不是谁都能当的啊。
这是自然。不过你可千万不要怀疑林徽因的演技。人家也是当过演员的。
1924年,林徽因曾出演过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她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这一演出相当出彩,在文艺界也是引发轰动的。所以,林徽因的演技丝毫不用怀疑。只不过她没有干这一行罢了。如此聪慧之人,如果当演员那也是超级明星的料。
况且陈晓旭在演《红楼梦》之前也没有什么从影经历,只是在一部电视剧《家风》中客串过一个配角,没有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什么都是学的,只要用心,加上有天赋,都能学会。
林徽因如果演林黛玉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先入为主。那个时候,《红楼梦》还在发掘阶段。1904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标志着现代红学研究的起点。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又大力推动了新红学的发展。从那时起,“红学”正式登场学术界。
而林徽因就是1904年出生的。如果她20来岁演林黛玉的话,便有绝对的优势,一旦成功,以她家世背景的影响力,以她的绝代风华,将具有标杆性意义,恐怕后来的林黛玉形象就是林徽因模式了,陈晓旭想超越恐怕很难。
而林徽因出演《红楼梦也不是不可能。
《红楼梦》成书之后,因为在清朝曾被定为“禁书”,所以鲜有被搬上舞台表现的。据有关资料记载,史上最早在舞台上演绎红楼梦的是1802年,清朝嘉庆年间,由江苏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昆曲《红楼梦传奇》。在清朝似乎仅此一例,也没有什么影响。
直到民国时期,几位大师比如王国维、胡适开始研究《红楼梦》时,才又有人将其搬上舞台。最早就属京剧大师梅兰芳了,他在1916年创作并演绎了《黛玉葬花》,一时惊艳梨园。
不过,以研究《红楼梦》著称的胡适先生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以及其公公梁启超都交情不浅,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比如哪天胡适见到林徽因后是不是会突发奇想,对林长民或者梁启超说,你闺女或者儿媳妇的气质挺像林黛玉的嘛,演技也不错,要不来“试试镜”?若真如此,恐怕就不会有梅兰芳什么事了,呵呵。
只是胡适先生可没那个兴致。况且,林徽因也从来没有走演艺这条路的意思。那时从事这个行当的大都是出身普通或者比较贫困的,比如阮玲玉、周璇、胡蝶等。
假如林徽因真的当了演员,那么中国就少了一位女诗人和女建筑学家,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而这恰好成全了后来的陈晓旭。一切都是天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