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刘邦给戚夫人留了三条活路,戚夫人:我偏不走,结果被做成人彘

公元前 194 年的寒冬腊月,吕后突然对汉惠帝刘盈说要带他看个 “稀罕物”,刘盈傻乎乎跟着母后走到茅房,推开门的瞬间,吓

公元前 194 年的寒冬腊月,吕后突然对汉惠帝刘盈说要带他看个 “稀罕物”,刘盈傻乎乎跟着母后走到茅房,推开门的瞬间,吓得魂飞魄散 —— 水缸里蜷缩着一个没有手足、面目全非的 “怪物”,询问之下才知道,这竟然是曾经艳冠后宫的戚夫人,吕后还得意洋洋地称之为 “人彘”。刘盈又怕又气,当场晕倒,醒来后直言 “母后如此残暴,我何以君临天下”,此后便一蹶不振。

其实刘邦临终前早就料到吕后不会放过戚夫人,特意给她留了三条保命活路,可戚夫人偏偏一条都不选,非要硬碰硬,最后落得如此下场,说起来也是自找的。

先说说戚夫人为啥会把吕后得罪得这么死。刘邦这人堪称 “渣男鼻祖”,早年还是泗水亭长时,就和同村张寡妇生了长子刘肥,后来四十好几才娶了二十出头的吕后,吕后操持家务、养育儿女,还因为刘邦犯事被抓进大牢受了不少罪。可刘邦起兵反秦后,身边的女人就越来越多,尤其是彭城之战大败后,他在逃亡途中遇到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一见倾心,此后走到哪带到哪,登基后更是独宠戚夫人,把吕后这个原配抛到九霄云外。

吕后对刘邦的薄情早就习以为常,可戚夫人偏偏不知收敛,还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 抢太子之位。戚夫人生了个儿子叫刘如意,刘邦觉得这孩子性格像自己,越看越喜欢,再加上戚夫人天天在他耳边吹枕边风,哭哭啼啼要他立刘如意为太子。要知道,当时的太子是吕后的儿子刘盈,吕后这辈子吃过太多苦,唯一的指望就是儿子能安稳继位,戚夫人这一举动,无疑是触碰了她的逆鳞。

刘邦被戚夫人哄得动了心,在朝堂上提出废长立幼,结果遭到群臣一致反对,御史中丞周昌更是直言 “陛下若废太子,臣愿以死相拼”。刘邦心里清楚,自己能坐稳皇位全靠这帮开国功臣,没他们支持可不行。可他还没来得及想别的办法,吕后就先下手为强,采纳张良的建议,请来连刘邦都请不动的 “商山四皓” 辅佐刘盈。刘邦一看这阵仗,知道刘盈的太子之位已经稳如泰山,只能放弃易储的想法,还得安抚戚夫人:“太子羽翼已丰,我也没办法了。”

易储失败后,刘邦知道吕后的性子,肯定会秋后算账,于是赶紧给戚夫人铺了三条活路。第一条,让她放下身段讨好吕后。刘邦对吕后的脾气了如指掌,虽然吕后强势,但也吃软不吃硬,只要戚夫人主动认怂,像侍奉刘邦一样侍奉吕后,平日里低调做人,再借着往日的情分打打感情牌,吕后未必会赶尽杀绝。毕竟吕后恨的是戚夫人争宠又争储,要是戚夫人彻底服软,没了威胁,吕后大概率会放她一马。

第二条活路,跟着儿子刘如意去封地。刘邦早就封刘如意为赵王,只是因为之前有易储的心思,才一直没让他就藩。汉初的诸侯王权力极大,封地有兵有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刘邦特意叮嘱戚夫人,等他一死,就赶紧跟着刘如意去赵地,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吕后就算再恨她,也不敢公然派兵攻打刘姓诸侯王,毕竟刘邦分封了不少刘姓子弟,要是吕后敢动赵王,其他诸侯王肯定会联合起来反对,吕后再强势也不敢冒这个险。第三条活路,抱紧汉惠帝刘盈的大腿。刘邦虽然觉得刘盈性格软弱,但也知道这孩子仁善,不会见死不救。他特意嘱咐刘盈,以后要多照顾戚夫人母子,有儿子护着,吕后就算想动手,也得顾及儿子的面子。事实上,刘盈后来确实尽力了,刘邦死后,他特意把刘如意接到宫里同吃同住,就是怕吕后下毒手,只可惜百密一疏,还是没能保住刘如意。

这三条活路,随便选一条都能保戚夫人母子性命,可戚夫人偏偏一条都看不上。刘邦死后,吕后先是把戚夫人幽禁起来,让她穿粗布衣服、舂米干粗活,其实这时候吕后还没打算下死手,只是想出口气。可戚夫人不仅不知悔改,还一边舂米一边唱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意思是自己的儿子是赵王,自己却成了阶下囚,还盼着儿子来救她。

这歌一唱,彻底点燃了吕后的怒火。吕后心想:都到这地步了,你还想着靠儿子翻身?于是她先派人毒死了刘如意,然后对戚夫人下了狠手,砍断她的手脚、挖掉眼睛、熏聋耳朵、毒哑嗓子,把她做成了 “人彘”,还特意叫汉惠帝来看,彻底摧毁了儿子的心智。

戚夫人的悲惨结局,固然有吕后残暴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她自己作死。她仗着刘邦的宠爱,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吕后的狠辣,明明有三条活路可选,却非要凭着一时意气硬碰硬。她忘了,刘邦活着的时候,她的宠爱和底气都来自于刘邦,刘邦一死,她就成了没根的浮萍,根本不是吕后的对手。要是她能听从刘邦的嘱咐,要么讨好吕后,要么远走封地,安安稳稳过日子,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刘邦费尽心机为她铺好后路,可她偏偏不珍惜,非要在刀尖上跳舞,最后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只能说,在后宫的权力斗争中,光有美貌和宠爱是不够的,还得有清醒的头脑和审时度势的智慧,而戚夫人恰恰缺少这些,她的结局,也算是咎由自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