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朗普“对中国打压不如合作 ”:不是幡然醒悟,是现实逼出来权衡

特朗普大家好,我是檀郎。最近特朗普的一番话把中美关系话题又推上了风口——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专访里,他明确说“与中国合作

特朗普

大家好,我是檀郎。最近特朗普的一番话把中美关系话题又推上了风口——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专访里,他明确说“与中国合作比对立好”,还强调“合作能让美国更强大”。要知道这可是曾把关税大棒挥向中国的人,这种180度转弯,真不是“醒悟”那么简单,背后全是现实算出来的账。

先看这场表态的背景有多关键。采访前几天,中美元首刚在釜山会晤,而过去9个月的中美博弈早就把美国逼到了墙角。特朗普政府重启关税战后,本想拿捏中国产业链,结果反让美国自己吃了苦头:国内通胀居高不下,制造业因供应链断裂外流,连财政部长贝森特都得出来澄清“无意与中国脱钩” 。更耐人寻味的是,70分钟的采访里特朗普提了中国41次,远超其他国家,这足以说明中国在其议程里的分量——不是想绕开,而是绕不开。

特朗普的“合作论”,本质是三重现实的倒逼。第一是实力对比变了。过去他以为靠制裁就能卡中国脖子,可无论是技术限制还是贸易施压,中国都用反制让美国尝到了痛:稀土管控直击美方产业链要害,对美农产品加税精准打击其票仓。正如他自己承认的,中国是“强大的国家”,硬刚只会两败俱伤 。第二是美国的经济软肋太明显。美元的坚挺离不开中国商品的支撑,高赤字下的美国亟需稳定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是补其供应链缺口的关键角色。第三是国内压力迫在眉睫,制造业流失、通胀高企让选民怨声载道,比起“打压中国”的口号,“稳住经济”才是更实在的选票密码。

面对这份“示好”,中方的回应把分寸感握得很稳。驻美大使谢锋直接划下四条红线:台湾、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 。这话说得很明白:合作可以,但不能触碰中国核心利益;对话欢迎,但得丢掉“霸权思维”。要知道,中国向来坚守“不干涉内政”原则,中美合作得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绝不是美方想谈就谈、想打就打的。

其实特朗普的转变,说到底还是商人的“交易逻辑”在作祟。他早年搞关税战是想“以打促谈”捞好处,如今喊合作是发现“打不动了不如谈合作”,本质都是从美国利益出发的权衡,而非真的认同“平等共处”。这一点从美方表态的矛盾性就能看出来:一边说要合作,一边国会还在鼓噪“技术封锁”,军工集团也没停下抹黑中国的节奏。

说到底,中美关系不是“非打即和”的单选题。中国不怕竞争,但拒绝恶意打压;欢迎合作,但坚守原则底线。特朗普的“合作论”能不能落地,关键看美方是不是真的能放下霸权心态——毕竟谢锋说得很实在,“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零和好”,但前提是得守规矩。

你觉得特朗普这份“合作诚意”能持续多久?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是檀郎,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