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寻求和平,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签订了《双十协议》,但在协议签订后没多久,蒋介石就悍然撕毁了协议,发动内战,对中国共产党展开攻击,自此,解放战争爆发。
毛主席(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在1947年3月的时候,胡宗南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带着20多万的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革命圣地延安袭来。
而在当时,由于解放军大部队并不在延安,所以面对来袭的国民党军队,毛主席做出指示,带着党中央离开延安,在陕北地区周转,进行战略性转移,以便能拖着胡宗南部队,为其他根据地的解放军赢得更多发展的时间。
一开始,许多战士们都想死守延安,与国民党决一死战。
但毛主席敏锐的眼光,能够看到,如果一味地死守,那是不行的,只有运动起来,以2万人的兵力,与国民党部队20多万人周旋,利用“蘑菇战术”一点点消耗国民党的兵力,才是上上之策。
为了安抚战士们的情绪,毛主席提出一个十六字方针“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这十六字也是运动战的精髓。
毛主席(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在毛主席耐心的解释下,战士们也知道了其中的利害关系,纷纷跟着毛主席开始战略转移,以至于,等到胡宗南来到延安后,却发现自己扑了个空。
不仅没能完成3日攻进延安的军令状,还吃了一嘴巴的灰。
于是,恼羞成怒的胡宗南,立马派出手下的得力干将刘戡带着四个半旅的兵力,在陕北地区寻找毛主席的位置。
而毛主席身边,此时只有800余人,如果被刘戡找到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毛主席在转移过程,也是数次行走于钢丝之上,有时候距离国民党军队,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就隔着一个山头。
甚至国民党在山下走,毛主席带着部队在山上走。就这样与敌人擦肩而过。
而刘戡,也不愧是胡宗南的得力干将,数次跟丢了毛主席后,又成功的追了上来。甚至找到了毛主席的坐骑。
毛主席(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面对着紧追不舍的刘戡,毛主席决定,给他一个教训,让他长长记性。
为了确保安全,毛主席在行军过程中,下达了三条命令。“不准说话,不准打火抽烟,把牲口的嘴堵住不让它叫。”
毛主席这三条命令一下达,身后的刘戡瞬间就迷失了方向,只能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
等到毛主席穿过小河村,来到黄河边之后,看着面前的黄河,毛主席有了主意。
在一番查看地形之后,毛主席决定,向着西北方向的一座小山进发。
上山前,毛主席特意找来了一块木板,写下七个字。
“毛主席由此上山。”
同时也特意嘱咐,让部队不要抹去上山的痕迹,以此来迷惑身后的追兵。
果不其然,当刘戡追上来之后,看着木板上的七个字,与那些上山的痕迹,立马就以为这是毛主席的空城计,就是为了引诱他上山。于是就带着部队沿着黄河开始搜寻起来。
毛主席(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可他不知道的是,现在毛主席就在山上,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呢。
伟大的毛主席,高瞻远瞩,略施小计,就让身后追兵摸不着方向。向伟人致敬。
追寻先烈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创作不易,觉得小编写的还不错的话,给小编点一个免费的赞呗,关注走一走,好运天天有。如果能给朋友们分享一下小编的文章那就更好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