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中,邓莎在镜头前哽咽着说出“结婚七年没敢发牵手照”,并用“丧偶式婚姻”定义自己的感情。
千万个婚后女性在她的伤心哭诉中看到了自己的缩影,引发了共情。
这段被物质包裹却情感干涸的关系,让邓莎走入了令人窒息的困境。
当夫妻感情走到丧偶那一步时,我们应该如何摆脱困境让自己活得更精彩呢?
1.不要太看重这段感情。
根据邓莎的诉说,她与丈夫路行早已分居,一开始是因为狗分居的。
追人家的时候送小狗狗讨欢心,不爱了,养六条狗成了影响他睡眠的分居借口。
从此邓莎与父母住在郊区,而路行为了工作便利独住市区。
虽然周末路行会回家共同用餐,但几乎零交流。
连儿子都说他们,虽然不吵架,但也不说话。
与一个形同虚设的老公相处确实会有些糟心,但更令人难受的是老公对儿子的生活学习不闻不问,邓莎母亲住院也不露面。
并把这一切归结为邓莎很独立,她不需要帮助。
其实还不是路行没有了爱但还有责任,而邓莎依然对被爱被呵护充满着期待。
感情里最忌讳强求、让对方做他不是心甘情愿的事。
在这段婚姻里,只要自己不太把对方当回事,过好自己的生活,他回来咱笑脸相迎,他走了不联系便不联系。
邓莎只要能从心里把路行也当做是一个“透明人”相处起来会发现生活不知道有多快乐!
爱只能从爱自己的人身上得到,一个不爱你的人,他不在路过你身边时骂你,在你还嘴时打你就是好的了。
2. 有孩子,有父母的陪伴
邓莎虽然不是和老公住一起,但她可是和自己的父母、孩子住一起。
儿子还是一个大暖男,在邓莎病时主动喂药喂粥,嘘寒问暖的。
这样的丧偶式婚姻估计已经打败90%的人。
要知道,很多人连父母都没有或有父母也不可能接到一起住,还得和厌倦她的老公共一屋檐下。
再加上一个逆子,伺候公婆,恐怕天都要塌了。
只要家人一起,丧偶式婚姻就不可怕,和爱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不缺一个老公。
3. 钱在,人留,钱走,人走。
当风花雪月落幕,生活就是那么的残酷与现实。
夫妻间没男女之情了,能继续当夫妻继续当,不能当夫妻就做朋友。
整个青春都陪着他一起走过了,孩子也生下了,
只要矛盾不激化到耍手段算计、家暴那步,当朋友过就是婚姻利益的最大化。
邓莎的丈夫曾在建行担任副行长,后来担任创联教育CEO,在经济上实力雄厚。
他虽然不管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但承担着儿子的生活与教育经费。
他虽然瞧不上邓莎演的小角色,把邓莎牺牲事业育儿当成天经地义的事,
他虽然多次强调邓莎对婚姻最大的贡献是“生儿子”,
他虽然不告诉邓莎家里有多少钱,
但他让邓莎住别墅,请保姆,接自己父母住到一起。
婚姻中当物质与情感不能并存时,请首选物质。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贱夫妻百事衰。
只要口袋里有钱,种花赏花的事不一定就非老公不可,父母可以陪,孩子可以陪,朋友可以陪,再不济,自己赏,花一样香。
4.一定要学会自我成长
女性朋友,如果你正进入一段丧偶式婚姻,请不要困在受害者的情绪里。
比起控诉婚姻的不公,倒不如进行一场清醒的自我审视。
把独自带娃的艰辛、事业停滞的遗憾,当成唤醒自我的警钟。
当婚姻中一方的“缺席”难以立刻改变,不如自己掌控未来的方向。
不必因对方的忽视否定自身的价值,也不必将幸福完全寄托于他人的回应。
当下燃眉之急便是稳固或提升经济能力,无论是深耕现有工作、学习新技能转行,还是发展副业,经济自主能带来掌控生活的底气。
必须对伴侣的期待和内耗喊停,将精力转移到自我需求上,比如重拾爱好、阅读学习、冥想自省,建立稳定的精神内核。
一定要多交朋友,多走出家门去,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健身、旅游、学习……朋友多了路好走。
必须清晰划分责任,不承担伴侣应尽的义务。冷静评估婚姻价值,若仍无法改善,勇敢选择分开。
最后规律作息、坚持运动,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保持身体与心理的健康状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是夏夏,如果给你一段像邓莎这样的各丧偶式婚姻,你会选择离婚还是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