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理解这声爆炸的“厚重感”,得把时间轴拉回到1983年。那一年,印度内阁批准“轻型战斗机计划”,代号LCA,假想敌是中国歼-7Ⅱ,导演组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投资最初5.6亿美元,一路追加到70亿美元,足够拍20部《复仇者联盟》。演员海选:美国GE的F404发动机、以色列ELTA的雷达、法国达索的幻影-2000气动蓝图、英国马丁·贝克的弹射座椅、俄罗斯GSh-23机炮……一句话:五常众筹,宝莱坞拼装。1983年立项,1995年第一架技术验证机才切割第一块铝板;2001年首飞,2015年空军勉强接收;2024年,总产量——鼓掌——只有16架“IOC标准”和8架“FOC标准”,其中6架还没装发动机。对比一下:歼-7从1966年首飞到2006年停产,40年生产2400多架,出口14国;歼-8从1969年首飞到2012年停产,43年生产400余架;枭龙Block3从2019年定型到2024年,5年交付巴基斯坦60架。而“光辉”用41年,把“敌人”活活熬退休,自己却仍停留在“青春发育片”——人类航空史上独一份的“时间管理学”奇迹。

2024年5月7日,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空军打出7:0。歼-10CE用PL-15E把阵风、米格-29UPG、苏-30MKI点名般敲下来,却唯独没机会朝“光辉”开火。为什么?因为“光辉”根本不在天上。它像一位高冷女爱豆:红毯必须走,片子绝不拍。于是出现荒诞一幕——枭龙飞行员在无线电里喊:“Control,请求攻击‘光辉’!”巴方预警机回答:“Sorry,空域里没找到目标。”飞行员沉默两秒,吐槽:“我最大的遗憾,是还没击落‘光辉’就要退役了。”这段子迅速在军迷圈刷屏,被戏称为“C罗梅西式遗憾”——C罗、梅西一生没能击败中国男足,枭龙、歼-10C一生没能击落“光辉”。中国男足因此“喜提”世界杯对德、法、意、阿、葡“五强不败”金身,“光辉”也成功实现“不露脸即无敌”。
印度网友曾骄傲地留言:“LCA是‘印度制造’的骄傲!”马上有人怼回去:“骄傲?除了螺丝刀是印度的,还有哪样是纯国产?”发动机:美国GE F404-IN20,推重比7.8,单台加力85kN;雷达:以色列ELTA-2032,多模脉冲多普勒,对空探测80公里;飞控:洛克希德·马丁外包代码,四余度数字式,但“补丁”由HAL工程师手写;弹射座椅:英国马丁·贝克IN16,零零弹射,0-0高度速度都能救命——可2025迪拜航展,它偏偏没弹出来;机炮:俄罗斯GSh-23双管,射速3300发/分,然而供弹故障率7‰;机身复合材料:碳纤维预浸料从日本东丽进口,HAL车间里手工铺层,像贴大型创可贴。于是,一款“四国混血”的战机,被印度人用“手工咖喱”和弄和弄,最终和弄成一坨“稀的”:空重6.5吨,比设计指标超重1.1吨;机内燃油2.4吨,作战半径400公里,飞得比枭龙还“短腿”;最大过载8G,但飞行员被警告“超过6G必须写检讨”;单价6200万美元,比苏-35还贵800万。印度空军内部吐槽:“我们花四代机的钱,买了一架二代机水平的三代机,舱盖还得手摇。”
2024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HAL喜气洋洋宣布:“再次向空军交付8架光辉!”媒体航拍镜头一扫,观众瞬间笑到打鸣:前两架有发动机,后六架发动机位置空空如也,进气道用塑料布扎了个蝴蝶结;座舱里,平视显示器、弹射座椅、航电主机全被掏空,像被老鼠啃过的奶酪;地勤人员解释:“为了‘减重’,方便后续‘模块化升级’。”网友神评:“作业本写个名字,‘解’字刚起笔,就敢交卷。”更离谱的是,HAL居然把这8架“空壳”拉到达尔班加机场,搞了一场“接收仪式”。空军司令脸色铁青,却还得配合拍照——毕竟“支持国货”是政治正确。拍完照,地勤连夜把“壳子”拖回机库,贴上封条:“等待发动机到货。”
2023迪拜航展,光辉起飞3分钟,航电黑屏,被迫返航;备用机替补上场,起飞5分钟,雷达告警系统“鬼叫”,再次返航。HAL给出的调查结论:“驾驶舱密封圈漏水,导致短路。”全球军迷笑疯:“飞机怕雨,别叫‘光辉’,改叫‘旱鸭子’吧。”一年后,2024年3月12日,印度总统莫迪亲自到场,YouTube直播,准备一雪前耻。结果——飞机以300公里/小时、15度俯角,直接拍在跑道延长线上。火球升腾,黑烟扶摇直上,直播弹幕瞬间刷屏:“求阴影面积”“终于看到‘光辉’的‘落地’秀”“莫迪:我谢谢你啊”。最尴尬的是,莫迪刚在开幕式上说:“‘光辉’代表了印度对全球航空业的承诺。”承诺兑现得真快——“无弹射坠机”全球独播,收视率爆表。

量产无望,成本无法摊薄,HAL把目光投向海外:“只要找到国外第一个客户,就能形成‘示范效应’!”莫迪亲自带货,跑遍新加坡、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埃及、甚至阿根廷。“十几个国家已经在排队,包括美国。”——莫迪在联合国大会间隙如是说。美国记者追问:“能否透露具体是哪十几个?”莫迪微笑:“这是商业机密。”消息传回国内,印度网民狂欢:“美国都要买,我们赢了!”现实却是——阿根廷干脆把“光辉”从候选名单里划掉,理由“预算不足”;马来西亚选中枭龙Block3,合同18架;斯里兰卡空军司令委婉拒绝:“我们海岛国家,需要更长航程的战机。”埃及最后买了阵风F3R,顺带让法国打包送“阵风”表演队。HAL内部会议纪要泄露:“外销定价7800万美元/架,含10年后勤,仍无人问津;若降到5500万,每卖一架亏损700万;若再降,董事会将触发‘反倾销调查’。”一句话:卖一架,亏一架;越卖,越破产。
为什么印度能把一款战机做成“行为艺术”?答案藏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印度教认为:世界只是梵天的一场梦,梦醒即空。于是——飞机漏油?那是“拉克希米女神在流泪”;航电黑屏?那是“梦境切换加载动画”;飞行员没能弹射?那是“轮回提前安排,早登极乐”。记者追问HAL主席:“何时才能解决技术问题?”主席双手合十:“Problems are Maya(问题即幻象),当我们不相信它,它就消失了。”在这种“梦学”加持下,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每年发布PPT:“2025年推出光辉MK2,推力98kN,有源相控雷阵达,隐身涂层,比肩歼-20。”股民鼓掌,股价涨停;空军鼓掌,预算通过;民众鼓掌,“印度超级大国”再上热搜。至于飞机能不能飞——“梦里啥都有,何必较真?”
爆炸后的迪拜傍晚,夕阳把沙漠染成玫瑰色。清理车把“光辉”残骸铲进卡车,像收走一台报废的Bollywood道具。人群散去,小贩开始推销“坠机同款”模型,25迪拉姆一个,买二送一。我关掉直播,耳边却回荡着那段魔性旋律:“刚造的飞机自炸了,刚造的飞机自炸了……”旋律里,没有悲伤,只有一种看爽剧的满足。我并非嘲笑印度的落后,我嘲笑的是——把落后包装成“宇宙第一”,把敷衍涂成“慢工出细活”,把事故解释成“神的意志”,把梦当成现实,还要全球买单。那就让他们继续做梦吧。毕竟,梦里啥都有:六代机、空天母舰、月球基地、甚至还有——一架永远不会坠毁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