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绘作业的精准坐标采集、农业田间的变量施肥规划、电力线路的杆塔巡检等专业户外场景中,“精准知位” 与 “稳定传信” 是两大核心需求,传统设备往往需要分别携带定位终端与通信设备,操作繁琐且难以适应复杂环境。QM80BR 北斗短报文 + 高精度平板终端,创新性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RNSS)与短报文通信(RDSS)双系统,搭配可选配的 RTK/RTD 差分定位技术,实现 “定位 - 通信 - 数据处理” 一体化,精度直抵厘米级,彻底打破传统设备的功能局限,重新定义了户外专业场景下智能终端的核心价值,成为测绘、农业、电力等领域的 “全能作业伙伴”。
一、双系统深度融合:定位与通信的 “无缝协同”QM80BR 的核心优势在于将北斗高精度定位与短报文通信两大功能深度集成,形成 “定位数据即时传输、通信指令辅助定位” 的闭环,解决户外专业场景中 “定位数据难回传、无信号区域难通信” 的痛点。
(一)北斗高精度定位:从 “米级” 到 “厘米级” 的全精度覆盖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QM80BR 支持多频点定位与差分技术,可根据不同专业场景的精度需求,提供分级定位服务,满足从基础导航到专业测绘的全场景需求:
多频点信号捕获:覆盖 BDS B1I/B1C、GPS/QZSS L1C/A 频点,通过多系统卫星信号融合,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稳定性。其中,北斗 B1I 频点具备强穿透性,适用于密林、山区等信号薄弱区域;B1C 频点为北斗三号新增高精度频点,抗干扰能力更强,为厘米级定位奠定基础。
分级精度适配:
基础定位(单点 2.5 米精度):无需依赖外部设备,即可满足电力巡检(标记杆塔大致位置)、农业田间导航(规划灌溉路线)等基础精度需求,操作便捷且适配广域作业场景;
增强定位(选配 RTD:0.5 米 + 1ppm):通过实时动态差分(RTD)技术,接收基准站差分数据并快速校正定位结果,精度提升至亚米级,适用于农业变量施肥(精准划分施肥区域边界)、测绘中的小比例尺地形测量(如乡村道路规划);
专业定位(选配 RTK:0.02 米 + 1ppm):借助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完全满足测绘领域 1:500 大比例尺地形图绘制、电力线路弧垂测量、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精准确定田埂位置)等专业级需求。
高效定位性能: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32 秒,搭配 AGNSS 辅助定位可缩短至≤10 秒,热启动仅需≤1 秒,确保在户外作业中快速获取精准位置;跟踪灵敏度达 - 158dBm,即便在城市峡谷、密集林区等信号遮挡环境,仍能保持连续定位,避免 “定位漂移” 影响数据准确性。
(二)北斗短报文通信:无网环境的 “数据传输通道”当设备进入无地面通信信号(5G/LTE/WiFi)的户外场景(如偏远山区电力巡检、无人区测绘)时,北斗短报文功能成为 “唯一数据传输纽带”,实现定位数据、作业指令的双向传递:
双北斗系统兼容:同时支持北斗二号(120 个汉字)与北斗三号(1000 个汉字)短报文通信,兼顾 “简短指令” 与 “详细报告” 需求。例如,测绘人员可通过 1000 字长报文,将包含多个厘米级定位点的地形数据、现场照片描述(搭配摄像头拍摄)完整回传至后方;电力巡检人员可通过 120 字短报文,快速上报 “XX 杆塔坐标,发现绝缘子破损” 的简洁信息。
稳定通信性能:采用陶瓷 RDSS 天线,接收波束覆盖北斗三号 14°、北斗二号 10°,信号捕获范围广;首次捕获时间≤2 秒,重捕获时间(信号中断 30 秒后)≤1 秒,确保在复杂地形中快速建立通信链路;接收灵敏度(S2C 频段 8kbps 速率下)低至 - 158dBW,发射功率稳定在 3dBW~16dBW,误码率≤1×10⁻⁵,保障关键数据精准传输。
与定位功能联动:短报文可自动附加当前定位坐标,无需人工手动输入。例如,农业作业中,设备采集到某块农田的土壤墒情数据后,可自动将定位坐标与墒情数值整合为短报文,发送至云端管理平台,实现 “数据 - 位置” 一一对应,提升作业数据的可用性。
二、专业功能升级:适配行业需求的 “硬核设计”QM80BR 围绕户外专业场景的实际作业流程,在硬件配置、软件适配、续航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确保双系统功能 “落地好用”,提升专业领域的作业效率。
(一)工业级硬件:复杂环境下的 “稳定后盾”防护性能:采用 IP67 三防设计,完全防尘且可在 1 米深水中浸泡 30 分钟,无惧户外作业中的雨水、泥沙、海水溅落;通过 40℃、湿度 93% 的 48 小时湿热测试,以及 35℃、PH 值 6.5~7.2 的 24 小时盐雾测试,适配农业田间高湿环境、电力沿海线路巡检的盐雾环境。
耐用屏幕与触控:8.0 英寸竖屏(分辨率 1200 (RGB)*1920)支持横屏使用,搭配 5 点触摸 G+FF 触控面板(硬度 7H,耐划伤),即便在测绘时被树枝刮擦、农业作业时沾染泥土,仍能保持清晰显示与精准触控;支持戴手套操作,冬季户外作业无需脱下防寒手套即可完成定位标记、报文发送。
扩展接口与传感器:配备 2 个北斗卡接口(NANA 卡)、2 个移动通信 SIM 卡接口(NANO 卡),支持多卡切换,保障通信链路冗余;内置陀螺仪、指南针、NFC 等传感器,陀螺仪可辅助校正定位偏差,指南针为户外无参照环境提供方向指引,NFC 支持与专业设备(如测绘仪、电力巡检终端)快速数据交互。
(二)软件与数据适配:专业场景的 “高效工具”系统与软件兼容:搭载 Android 13 操作系统,支持定制化行业 APP 开发,可适配测绘领域的 CAD 移动版、农业领域的土壤墒情分析软件、电力领域的线路巡检管理系统;支持北斗数据接口、NMEA0183 协议及自定义协议,可与行业后端平台(如测绘数据处理系统、农业物联网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定位数据、短报文信息的自动同步与分析。
存储与数据管理:配备 6GB+128GB/8GB+256GB 内存组合,支持最大 128GB TF 卡扩展,可存储海量定位轨迹数据、作业照片、短报文日志;支持数据本地加密存储与云端备份(有网时),保障专业数据安全,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作业成果丢失。
(三)长续航保障:长时间户外作业的 “能量支撑”户外专业作业常面临 “充电难” 问题,QM80BR 通过大容量电池与低功耗设计,确保续航能力匹配作业时长:
大容量电池:内置 3.8V 8000mAh 不可拆卸锂电池,满电状态下可支持连续 8 小时高精度定位(开启 RTK 模式)+ 10 次短报文发送 + 2 小时 APP 操作,满足单日户外作业需求;
低功耗优化:平均待机功耗仅 2.5W,定位模块与短报文模块可根据使用场景智能启停(如静止时降低定位频率),减少无效功耗;支持 Type-C 接口快速充电,30 分钟可充至 50% 电量,作业间隙可通过便携式充电宝快速补能。
三、行业场景落地:双系统赋能专业领域升级QM80BR 的 “高精度定位 + 短报文双系统” 并非单纯的功能叠加,而是深度适配测绘、农业、电力等行业的作业流程,成为推动行业效率提升的 “实用工具”。
(一)测绘领域:“精准定位 + 数据回传” 一体化野外数据采集:测绘人员携带 QM80BR 进入无人区作业,通过 RTK 模式获取厘米级定位坐标,直接在定制测绘 APP 中标记地形点、地物点(如建筑物角点、道路边线);采集完成后,通过北斗短报文将包含坐标、高程、属性的测绘数据完整回传至后方数据处理中心,无需等到返回有网区域再上传,避免数据延迟;
移动测绘支持:将设备固定在测绘车或无人机上,开启连续定位模式,实时记录移动轨迹与沿途地形数据;遇到信号盲区,通过短报文分段发送数据,确保测绘成果不遗漏;高清摄像头可拍摄现场影像,与定位坐标关联后回传,为后期绘图提供直观参考。
(二)农业领域:“精准作业 + 智慧管理” 双驱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田规划阶段,通过 RTK 厘米级定位精准测量田埂、灌溉渠道的位置与高程,确保工程施工精度;施工过程中,通过短报文将每日施工进度(含定位标记)发送至管理平台,实现远程监管;
变量施肥与植保:配备农业定制 APP,通过 RTD 亚米级定位划分农田肥力分区,结合土壤传感器数据生成变量施肥方案;作业时,设备实时定位农机位置,引导农机按方案精准施肥;施肥数据通过短报文回传至平台,形成 “定位 - 作业 - 数据” 闭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与可追溯。
(三)电力领域:“线路巡检 + 应急通信” 双保障日常巡检:电力巡检人员携带设备沿线路行走,通过 2.5 米基础定位标记杆塔位置,发现缺陷(如导线磨损、鸟巢)时,拍摄照片并通过短报文发送 “缺陷位置 + 照片描述 + 处理建议” 至运维中心,中心可快速制定维修计划;
应急抢修:在台风、地震等灾害导致地面通信中断时,抢修人员通过短报文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络,发送抢修现场定位(RTK 厘米级精度,精准标记故障点)、物资需求、人员状态等信息;指挥中心通过短报文下达抢修指令,调配资源,确保抢修工作高效推进。
从测绘领域的 “厘米级精准采集”,到农业领域的 “变量化智慧作业”,再到电力领域的 “全流程巡检保障”,QM80BR 以北斗高精度定位与短报文双系统为核心,通过工业级设计、专业功能优化与行业场景适配,真正实现了 “定位不偏差、通信不中断、作业高效率”,重新定义了户外专业场景下智能终端的标准,成为测绘、农业、电力等领域专业人员的 “可靠伙伴”。
北斗短报文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