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盛夏,北京海淀区人济山庄的居民们在自家阳台晾晒夏衣时,目光不经意间扫过26层楼顶,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原本光秃秃的楼顶平台上,几棵碗口粗细的松树赫然挺立,墨绿色的枝叶在烈日下舒展。
顺着松树向上望去,更令人震惊的景象映入眼帘——灰色的现代楼体顶端,竟错落排布着一片青瓦飞檐的仿古建筑,几块硕大的假山石被精心摆放其间,在阳光照射下泛着温润的油光,搭配着缠绕的藤蔓,俨然一座藏于百米高空的私家庭院。
在此之前,施工队伍已借着夜色和电梯间的遮挡频繁出入小区,随着时间推移,这座盘踞在高空的建筑日渐完整——不仅有封闭的独立房间、环绕其间的木质回廊,甚至还细心地圈出了一块铺着青石板的露天平台,平台边缘隐约可见摆放着石桌石凳。

住在25层的李女士,是整栋楼里最早察觉到异常的人。
2006年,李女士一家满心欢喜地搬进了这套精心装修的新房,起初的两年,邻里和睦,居住体验堪称完美。
可平静的生活在2008年戛然而止,头顶的26层突然传来了电钻钻孔、锤子敲打的装修声响。
起初,李女士和家人都想着“谁家装修都得有这么一阵子”,咬咬牙熬过去就好了,毕竟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没必要为此伤了和气。
可谁也没料到,这“一阵子”竟成了漫长的数年,电钻声、切割声、搬运重物的碰撞声此起彼伏,从未真正停歇。
李女士的儿子从备战高考到顺利考上大学,再到研究生毕业,整整七年的时光里,这些噪音始终如影随形,成了他学习生涯中无法摆脱的背景音。
更让人心烦的是,楼上装修过程中频繁出现漏水问题,李女士家天花板的墙皮被水泡得鼓起、脱落,露出里面灰色的水泥墙体,精心挑选的壁纸也布满了深浅不一的水印,有的地方甚至发霉发黑,散发出潮湿的霉味。
李女士多次联系物业反映情况,得到的回复却总是“会尽快和楼上业主沟通”,可沟通的结果从未真正落地,漏水问题反复出现,家里的装修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随着时间的推移,26楼的施工愈发肆无忌惮,整栋楼的居民都被卷入了这场无休止的困扰中。
白天,刺耳的噪音让人无法安心工作学习;夜晚,偶尔传来的重物拖拽声和施工人员的交谈声,又会打断居民的休息。

不堪其扰的居民们开始陆续向城管部门举报,可每次举报后,要么是石沉大海,要么是城管队员来了之后找不到房主,只能简单查看后离去,施工却始终没有停止的迹象。
一些家境较好或者不堪忍受的居民,干脆选择将房子挂牌出售或出租,带着家人搬离了这个曾经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区,只求能远离这片是非之地。
而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搬走的业主,每天见面讨论的话题几乎都离不开26楼的违建。
有人在阳台晾晒时,亲眼看到起重机吊着硕大的太湖石缓缓升空,精准地落在楼顶;有人在大风天气里,明显感觉到自家窗户玻璃在轻微震动,甚至能察觉到楼体传来的细微晃动,不由得担心建筑安全;还有老人和孩子,常常在半夜被突然响起的石材切割声惊醒,再也无法入睡。
居民们的投诉电话打了无数次,从社区到街道,再到区城管部门,能联系的部门都联系了,可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有一次,城管队员特意来到小区调查,可无论怎么敲门,26楼的住户都拒不开门,物业也以“没有业主授权”为由,无法提供房门钥匙,执法人员根本无法进入现场查看。
在一次业主大会上,一位老人拍着桌子愤怒地质问:“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敢在26楼的楼顶盖别墅?就没人能管管吗?”
老人的质问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现场瞬间响起一片附和声,可愤怒过后,大家依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这场持续数年的僵局,终于在2013年10月被打破。
一段由热心市民拍摄的航拍视频,突然在网络上疯传开来。
视频中,灰色的居民楼在众多建筑中并不起眼,可楼顶那片青瓦飞檐的仿古建筑却格外突兀,翘角飞檐的设计与周边的现代建筑风格格格不入,仿佛是将一座古代庭院硬生生“搬”到了百米高空。
这段视频迅速引发网友热议,这座违建被网友戏称为“楼顶紫禁城”,相关话题很快登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

随着舆论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介入调查,深挖这座“空中楼阁”背后的主人,一个名叫张必清的男子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在公开的宣传资料和各类健康讲座中,张必清始终以“医学专家”“张教授”的身份自居,对外宣称自己深耕中医领域三十余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翻开他的个人介绍,密密麻麻的头衔让人眼花缭乱,足足有二十多个,其中不乏“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际全息医学研究会会长”“北京某中医研究院院长”这样听起来极具权威性的头衔,更夸张的是,介绍中还写着他担任“联合国健康组织顾问”。
这些光鲜的头衔,让他在中老年群体中备受追捧,每次举办健康讲座,现场都座无虚席。
他最出名的“成果”,是所谓的“全息经络刮痧法”,在讲座中,他拿着特制的刮痧板向听众演示,声称“通过刮拭手掌上的特定穴位,就能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甚至宣称能“包治百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