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师生寻根伟人故里 淬炼青春信仰
北京市博文学校2025级高一年级红色研学系列课程
继长沙橘子洲头的红色启航后,北京市博文学校 2025 级高一年级师生的红色研学课程第二站,顺利抵达伟人故里——韶山。韶山冲(“冲” 在湖南方言中意为 “山间平地、小村落”,韶山冲便是毛泽东同志出生成长的核心区域)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以厚重的历史、庄严的仪式与深刻的教诲,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直击心灵的精神淬炼,让红色课堂真正扎根现场、落地生根。
一、故居寻踪——触摸伟人成长的初心底色



踏入韶山冲,13 间半小青瓦房静静矗立,这便是毛泽东同志故居。堂屋悬挂的 “毛泽东同志故居” 牌匾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庄严肃穆;屋内厨房、烤火房的锅碗瓢盆,父母房间的旧床与神龛,以及毛泽东与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的卧房,都保留着当年的生活原貌。在父母房间,同学们看到了毛泽东父亲与母亲的单独照片,聆听着伟人曾感慨 “我还是很像我的母亲” 的往事,更了解到他 8 岁前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开办私塾,浓厚的书香氛围从小便滋养着他对知识的渴望,为日后的求学与探索埋下了种子。

在谷仓房旁,同学们重温着往事:毛主席家靠大米、猪仔生意与 22 亩田地维持生计,家境相对宽裕,父亲希望他能继承家业、安稳度日,但毛泽东志不在此,一心渴望外出求学、探索救国之路,为此曾与父亲激烈抗争,最终立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的壮志。这些细节让大家明白,伟人的理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韶山冲的烟火生活中萌芽,在冲破局限的坚持中扎根。
二、铜像寄情——在庄严仪式中传承信仰力量



来到铜像广场,10.1 米高的毛泽东同志铜像巍然屹立 —— 身着中山装、手执演讲稿的模样,完美再现了开国大典的壮阔风采。铜像身高 6 米,纪念着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 6 位亲人(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妻子杨开慧、长子毛岸英、堂妹毛泽建、侄儿毛楚雄);基座高 4.1 米,象征他为党和人民执政 41 年,这 41 年里,他始终坚守初心,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殚精竭虑,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深情。




仪式环节庄重开启:同学们列队肃立,向伟人铜像敬献花圈,深深鞠躬致敬,随后绕铜像缓步一周,以肃穆的步履表达对伟人的缅怀与敬意;紧接着,全体学子举起右拳,齐声宣读红色誓言,“传承伟人精神,勤奋学习、不负韶华,争做新时代担当青年” 的誓言声响彻广场,将信仰的种子深深播撒在心中。
三、现场思政——在教诲与分享中淬炼成长

仪式结束后,研学总负责人邹毅主任在铜像广场上,向同学们掏心掏肺地分享。他细数毛主席从韶山冲抗争求学,到东山书院破格录取,再到井冈山啃南瓜、住茅棚却坚守革命理想的历程,针对部分同学略显浮躁的状态,他语重心长地告诫:“这里是锤炼思想的圣地,你们拥有无限潜能,是伟人精神的继承者,要学会敬畏历史、庄重自持,才不辜负这片土地的滋养与先辈的付出。”这份严爱相济的教诲,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随后,现场思政课同步开启,同学们纷纷上台分享感悟,班主任也参与其中总结反思,大家在交流中深化理解,在反思中汲取力量。


晚餐之后,同学们重温了当日行程,将一天的收获与思考倾注笔端,写下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装进信封悉心收好。这封信不仅是研学的纪念,更是青春的承诺,让红色研学不再是 “走马观花”,而是真正有体验、有思考、有成长的心灵之旅。
韶山一站,是红色基因的寻根之旅,更是青春成长的淬炼之旅。接下来,博文学子将继续奔赴下一站 —— 井冈山,开启对井冈山精神的探索之旅。愿同学们带着在韶山汲取的初心与力量,让伟人精神融入青春血脉,在接下来的旅程中继续感悟、成长,让青春在担当与奋斗中绽放光彩!
咨询电话高中部咨询电话:010—61351999初中部咨询电话:15330018973小学部咨询电话:13331136580国际教育创新中心:15311350777国标舞部咨询电话:15510520992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白草洼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