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内心渴望深刻联结,遇到人多场合就想逃?别慌!高敏感i人社交指南来了

十几年前,我就是那个典型的“人多想逃、人少无聊、寂寞时沮丧、冲突时回避”的姑娘。十几年前高敏感(HSP)还未被提出,我只

十几年前,我就是那个典型的“人多想逃、人少无聊、寂寞时沮丧、冲突时回避”的姑娘。

十几年前高敏感(HSP)还未被提出,我只觉得自己内向、自卑、玻璃心,对关系经常是绝望的。

十几年后,当我发自内心的探索,自己跟自己啰嗦了一堆,才发现——

或许高敏感并没有逃避社交本身,而是

⭐高敏感渴望真实与深度的交流

思维敏感的缘故,过多的寒暄会令内心觉得无聊,进而怀疑反复寒暄的意义,怀疑热络交流的情感真实性与必要性。

因为高敏感人内心觉得,真心相待,一句就够,高敏感渴望有意义有深度的谈话,也知道深度能引发更强的共鸣,所以我们对反复寒暄容易情绪过载或者思维疲劳,不知道怎么应对。

在年龄增长、对其他人社交观察后,理解寒暄,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虽然自己不擅长也不会谴责自己,甚至在自己舒服的情况下,偶尔会附和着寒暄寒暄,其他时候安静在人群中微笑,在聊天场合扮演绿叶而非红花,也不觉得不自在。

当然,做到这一步也摆脱了中国人情社会里,家长经常叨叨的教条,比如“你怎么不会来事儿”“这孩子咋这么内向”。这些教条的出发点是基于社交利益、抱团取暖的心理,理解尊重这些教条,但还是按自己舒服的做事。

⭐高敏感对人群“能量场”也敏感

很多高敏感人并不理解“能量场”“磁场”,甚至过多的思考,会淹没他们对于能量的敏感度。

实际上,人群聚在一起的时候,都有其“氛围”,比如一起拜拜、一起烧火、唱诵、舞蹈、悲哭等等,高敏感能很清晰的体验到这种氛围,甚至仪式的目的性。但对于从小未被教学仪式目的小伙伴而言,体验意味着身体知道了,思维不知道。而仪式的目的,和仪式的能量场也有不契合的时候,比方说目的是“财富”,但仪式过程中人群的匮乏感共振了,或者“情绪激昂”但“现状匮乏”,都会让高敏感体验到不知所措。

更夸张的是,一些极敏感的小伙伴,不仅能体验到整体的“氛围”,还能体验到不同人能量场与整体氛围的冲撞,这些微小的不和谐,经常让高敏感的小伙伴觉得在人群中是“烦乱”“不安”的。

清理自身能量场的能力,是高敏感人安全感的基石。

当在人群中不舒服的时候,注意将对外觉知能量的倾向内倾,思维上,也不要谴责自己是不是太脆弱、是不是不合群,将注意力放在清理自己,稳住自己、清理自己,避免对自己当下的状态和群体当下的状态贴思维标签(思维标签比当下的能量体验更固化,也许这一瞬是不舒服的,清理好自己又体验到了热闹和开心),逐渐的,对群体的不安全感就会降低,也就不用逃避人群了。

清理气场的时候可能会打嗝排气,这都是正常的,不必觉得尴尬,人群热闹烘烘,打嗝排气就当助兴了(嘻嘻)

⭐高敏感渴望“理解”带来的人际安全感

人人都希望能够做自己,而不必伪装或过度调整。

高敏感自身有这样的需求,对别人不伪装的需求也是敏感的。

高敏感在社交过程中,对他人与自己情绪的微调也是敏感的。

但是别人是别人,我是我,高敏感如果把社交中的小细节放大,进而想得多、共情的多,很容易“情绪饱和、思维烦乱”,进而令安全感降低。

知道自己这一特质后,懂得“踩刹车”——对方调整情绪,也是为了对话能更好的进行下去,不一定是我做的不好,或者我们之间会冲突。敏锐不是用来谴责自己的,不谴责自己,就不容易过度要求他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孩子,想要温暖、理解、爱,如果这种渴求过于粘连,难分你我,他人也会觉得疲惫。尽量对自身的安全感负责,想得多、想的乱的时候学会踩刹车,反而关系能够向着理解的方向进发,理解不是一个随手可摘的“结果”,理解是一个需要付出心力的过程。

而随着岁月增长,更体验到“理解”的可贵,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经营,泛泛之交的关系,怎么可能满足理解的需求呢?人群中的确无法满足理解的需求,但这不意味着人多没有意义,当父母两鬓微霜,爷爷奶奶年近古稀,聚一次有聚一次的不容易。

无论长辈嘴上怎么说,其实在家庭聚会中,晚辈能到场,他们就是开心的。虽然东亚文化中表达关心,很多时候是以“长辈说教晚辈”的方式进行,这不意味着他们内心不渴望爱你,长辈不理解但是爱,想爱又不会爱,不会爱甚至伤害,这是关系里无奈的常态。在这种常态中自我清理、保持自主性和宽容度,已经是一种慈悲。

⭐高敏感渴望“平衡”的社交节奏

在多次尝试社交后,我发现,内向的人、敏感的人、曾经在关系中受挫的人(CPTSD),更喜欢基于书籍、绘画、音乐甚至工作,进行“主题性”社交。

无论是因为自身能量敏感、情绪敏感,还是基于创伤的敏感。我们知道关系的深度,从不以数量衡量。

一段灵魂的共振,胜过一百个喧嚣的过场。在人群中撤退,不是为了隔绝世界,而是为了积蓄能量,更好地拥抱那个值得的灵魂。

那么问题了,为了与“值得”的灵魂社交,总是得先进入社交场合的,那怎么做更有利于高敏感呢?

这里有几个【高敏感社交平衡小建议】

1. 如果敏感、害羞,可以先尝试小规模(3-5人)的亲密聚会

2.明确自己能社交的时长,包括网络社交

高敏感人容易思维、感官过载,那么就要设定社交时长,我的经验,是从最开始不想理人的状态,切换到社交状态,社交的时间不会太长,也不用自我谴责,我测试了,自己40分中就会累,那就社交40分钟,我相信你也可以测试出自己的时间,并相信这个时间可以逐渐延长,不必自我定义”是或者否“,大胆尝试,小心求证。

3. 可以“温和的声明自己要退出”而不必过多在意他人,如:“我需要安静一会儿来回溯刚才的对话,真的很享受和你们的交流,拜拜”

4.练习有限度的自我披露- 从小范围的自我分享开始,观察对方的反应,再决定是否深入

5.活动间隙给自己创造恢复空间,哪怕是去洗手、去人少的地方深呼吸

6. 社交时,从心底认可人不是非好即坏

常常感谢(对方的付出)

常常拒绝(不合理要求)

少说对不起,多说蛮好的,谢谢你

7.学着表达诉求,不要等情绪积累到爆炸再说话

中yi视角怎么看待“高敏感在人群不舒服,想跑”?

中yi视角,卫气是一个人的隐形防护罩和体温调节器。在人群中容易恐慌,显然是卫气没能好好工作。

如果身体是一个王国,卫气就是御林军和边防军,日夜不停地在你的体表(皮肤、肌肉)巡逻。卫气还负责人的节律调节和警觉性。白天,它出巡体表,让你精神焕发;晚上,它入内休整,让你安然入睡。(所以高敏感人容易熬夜睡不着,也可以认为是卫气没有得到支持,无法好好值班)

建议高敏感人多多跑步,身体跑到位,心灵和思维就不容易逃跑。跑步锻炼心肺功能,卫气和肺高度相关,好好吃饭养胃也能支持肺部,因为“胃为肺之母”—— 呵护身体,就是在为你敏感而宝贵的内心,修筑一道坚固而温暖的城墙。当你的“御林军”兵强马壮,你就能安心地利用你的高敏感天赋去深度感知世界,而不用总是担惊受怕被伤害了。

感谢阅读!如有疑惑,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愿做你的树洞。

文章由光子疗愈工作室小待撰写

溪边小灯(光子疗愈子品牌):助力高敏感人走出低价值感、玻璃心困境

排版发布:清和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