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纽约的外交舞台上,加拿大总理卡尼一脸殷勤地表示,希望能在“适当的时候”与中方领导人见一面。就在不久前,加拿大外长阿南德、萨斯喀彻温省省长莫伊,还有几位议员,纷纷宣布或已经踏上访华之路。乍一看,这像是一次中加关系回暖的信号,可细细琢磨背后逻辑,就会发现更像是加方急火攻心,急着想找台阶下。
这股火从哪来?答案很直接:油菜籽。商务部宣布对加拿大菜籽油加征高达75.8%的临时反倾销关税,消息一出,加拿大西部产区瞬间炸了锅。要知道,油菜籽是加拿大农业的“生命线”,其中出口中国的份额占比最大。过去几年,加拿大油菜籽借着补贴低价倾销的模式,疯狂抢占中国市场,直接压得国内农户连年亏损。如今商务部挥刀一斩,这条出口大动脉几乎被截断,加拿大的种植户每英亩油菜籽要损失100加元,折算成人民币就是500多块钱。对于那些靠油菜籽吃饭的农民,这就是致命的打击。
加方政客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去年的政治投机,如今正反噬本国经济。2024年,他们借口所谓“保护产业”,对中国电动车一刀切地加征100%关税,还对钢铝产品加了25%。结果呢?中国电动车对加出口直接暴跌99%,让本国消费者没了选择,也没能培养出什么像样的本土产业。现在再回头看,这些操作完全是为了向美国交投名状,根本没想过加拿大自己的承受能力。一边吃着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追随美国对华挑衅,加拿大的操作就是典型的吃饭砸锅。
而所谓的“砸锅”,远不止贸易层面。就在油菜籽关税风波发酵的时候,加拿大海军居然跟澳大利亚一起,把导弹护卫舰和驱逐舰开进了台海,还在南海跟菲律宾来了一场联合军演。嘴上打着“维护地区和平”的旗号,实则就是跟在美国后面挑衅中国核心利益。对比他们在经济问题上的窘态,这种自我矛盾简直讽刺。
结果很快显现。中国的市场从不缺替代选项,加拿大油菜籽退场,马上就有其他出口国补上空缺。反倒是加拿大,国内农户和出口商怨声载道,西部省份更是公开施压联邦政府,要求赶紧修复关系,否则农业全链条都要受拖累。也难怪卡尼和外长阿南德最近密集释放访华信号,摆出一副“说好话”的姿态,试图挽回损失。
可问题在于,信任一旦崩塌,不是说几句场面话就能重建的。总理在与卡尼会晤时已经把话挑明——希望加方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很清楚:合作没问题,但不能一边指望中国市场养活本国产业,一边在核心安全领域挑衅中国。
加拿大政府恐怕心里清楚,当初跟着美国起哄加关税,短期赢得了政治上的“掌声”,但换来的却是长期的经济困境。更讽刺的是,就在加拿大对中国发动贸易攻击的同时,美国转身就对加拿大钢铝挥刀,特朗普甚至扬言要把加拿大变成“第51个州”。加方的这种“忠心”,换来的不是尊重,而是进一步的剥削。
今天的困境,其实就是加拿大外交长期摇摆的必然结果。既想搭上美国的安全保护伞,又不舍得放弃中国庞大的市场,结果反复横跳,最终两头都讨不到好处。卡尼喊话要见中国领导人,中方没有直接回应,更多是“已读未回复”。这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态度:你要想修复关系,先拿出实际行动。比如取消那些歧视性的关税,给中国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而不是光靠嘴上说合作。
中加关系并非没有机会。中国依旧释放了合作信号,强调建交55周年、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这样的历史节点,说明北京并没有关上大门。但如果加拿大继续一边嘴上谈合作,一边跟着美国在台海、南海挑衅,那么任何访问都只会停留在表面,不可能换来真正的转圜。
从战略角度看,加拿大的问题不在于农业或钢铁,而在于战略定位。它必须在对美追随和对华依赖之间做出选择,而不是继续这种“脚踩两只船”的冒险。油菜籽只是一个缩影,中国的反倾销措施不过是依法保护本土产业,但背后折射的,是中加关系中更深层的矛盾:到底要做中国的合作伙伴,还是美国的棋子。
这场较量已经给加方上了一课。要是真悔青了肠子,就该用行动来证明,而不是再玩嘴上功夫。中国市场的机会一直都在,但不会永远等着一个反复无常的伙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