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剧开播两天吊打流量明星! 六万块卖国宝的“老实人”把观众气炸了
一部没有顶流小鲜肉、不搞爱情线的正剧,刚开播就把肖战的《藏海传》按在地上摩擦? 央视八点档新王炸《护宝寻踪》,首播两集收视率直接破2,逼得观众大半夜在微博发疯:“辛柏青老师求求你别演了,我血压要爆了! ”
这剧上来就甩出一个地狱级选择题——四个大老爷们跪在院子里,老大轻飘飘甩了句话:“私藏文物剁手,吃里扒外活埋。 ”镜头扫过桌上那盆沾着血的土块,我手里的薯片瞬间不香了。
最绝的是那个叫老穆的中年男人,白天在村里诊所给老婆抓药跟人点头哈腰,晚上转手把两百多件汉代陶俑六万块贱卖给文物贩子。 眼看着他给盗墓团伙端出碗“断指汤”,弹幕直接疯了:“今年白玉兰奖没你我直播吃键盘! ”
三集干掉三碗油泼面,陕西人坐不住了
西安娃子看这剧简直DNA狂动。 开场就是社火表演撞上盗墓现场,红灯笼下村民举着木偶唱秦腔,三百米外盗墓贼在玉米地炸洞。 弹幕里陕西网友急得嗷嗷叫:“咱老陕吃席都不耽误看热闹,咋能让贼娃子在眼皮底下偷宝贝!”
剧组连碗油泼面都要搞事情。 老穆在家擀面切臊子,案板边上就摊着带泥的盗墓工具。眼看着热油浇在辣子面上“刺啦”一声,观众嘴里的哈喇子和心里的怒火同时被点燃:“我家楼下面馆老板气到发朋友圈,说剧组抢了他秘制辣子配方。 ”
文物走私戏更让人背后发凉。 拍卖会上,海外买家拿着所谓的“合法证明”要买走汉代陶俑,大使馆工作人员急得青筋暴起。 这一幕被网友扒出神还原2008年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连文物局官微都跑来点赞:“这才是现代版古董局中局! ”
全员疯批的演技派,贡献年度血压飙升名场面
辛柏青这次彻底颠覆形象。 前一秒还在集市上跟大妈砍价:“这个陶罐顶多值二十”,转头就跟盗墓头子说:“咱看上啥拿啥”。 有网友逐帧分析他谈价时的微表情:镜片反光遮住眼神,右手小指不自觉抽搐——这哪是演戏,分明是给观众下蛊。
没想到更狠的在后头。 富大龙演的警察队长,胡子拉碴冲进考古现场,抓起矿泉水就往头上浇。 弹幕秒变尖叫鸡:“《我是刑警》的赵队穿越了? ! ”最绝的是他跟盗墓头子在面馆对峙,俩人表面笑嘻嘻拼酒,脚底下较劲把水泥地都踹裂了。
老戏骨的疯劲传染了整个剧组。 尤勇智演的村支书,拄着拐杖在盗洞前守了三天三夜,眼珠子熬得通红。 当他说出“老祖宗的坟不能在我们手里空了”,直接被网友做成表情包刷屏。 连客串拍卖师的明星都被扒出是国家博物馆退休讲解员,被调侃是“教科书级别降维打击”。
现实比剧本更刺激!剧组差点被村民举报
拍摄现场闹过个大乌龙。 在陕西隐村拍夜戏时,村民发现玉米地有可疑灯光,抄着锄头就要来抓“盗墓贼”。 制片主任举着大喇叭喊话:“自己人! 我们在拍抓坏蛋! ”后来直接找当地老支书上普法课,结果大爷看完样片后说了句话,把所有人惊出汗:“二十年前真有伙人这么干过,领头的判了十五年。 ”
这剧的道具组堪称业界卷王。 那把剁手指的砍刀,刀柄上包浆做旧用了真古董商的汗渍样本;警察局的陶瓷杯都是照着2003年派出所实物复刻的。 博物馆研究员突击检查后发微博:“建议查查道具组,他们仿制的汉代陶俑比我们库房的还像真货。 ”
连在押文物贩子都被惊动了。 有知情人士爆料,某监狱组织观看前两集后,服刑人员主动交代了三起未立案的盗墓案。 网友调侃:“建议全国扫黑办给剧组发锦旗,这届观众已经从追剧进化到破案了。 ”
追剧的北京大爷发明硬核防盗法
这剧彻底点燃群众的护宝DNA。 潘家园摆摊的老江湖们组了个“鉴宝突击队”,专门开直播教人辨真假;西安博物院排队暴涨五成,讲解员嗓子都哑了:“别挤了! 那个陶俑在2号厅,不是电视剧里被偷的那个! ”
朝阳群众更是不走寻常路。有退休刑警大叔照着剧中盗墓手法,把自家腌菜坛子埋小区花坛搞防盗演习。 结果物业收到二十多起“可疑动土”举报,业主群里笑疯:“张叔您消停会儿,人家盗墓贼看不上您那八百年老酸菜。 ”
最绝的是00后追剧新姿势——考古专业报考咨询量暴增200%,各大院校官微连夜发招生简章。 有考生在超话晒笔记:“第13分钟出现的洛阳铲使用方法,必考! ”气得盗墓小说作者在线求饶:“给条活路吧! 现在读者都拿着放大镜挑bug了! ”
截止发稿,《护宝寻踪》的豆瓣评分已经冲到8.6,实时热度吊打所有在播剧。 看过片的都知道,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的老穆,马上要带着盗墓团伙搞票更大的——听说他们要动秦始皇表叔的二大爷的墓? 这把高端局,我先追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