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局势还在恶化,乌军口粮变木头棒?乌征兵官:不会让儿子加入乌军

众所周知的一个现实是,在俄乌冲突开打之后,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由于乌方属于保家卫国的一方,因此士兵对于参加这场战争有着极

众所周知的一个现实是,在俄乌冲突开打之后,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由于乌方属于保家卫国的一方,因此士兵对于参加这场战争有着极高的积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份说辞似乎逐渐站不住脚。

这不只是因为乌克兰高层,特别是泽连斯基夫妇,在贪污腐败一事上的毫不掩饰,更是因为如今的俄乌前线局势,很大程度上是靠海量的人命“填”出来的。

尽管在开战之初,乌军有着不少的技战术水平过关,且具有强烈战斗意志的老兵,但随着战事的恶化,这些“救火队员”中的大多数,都被用在了巴赫穆特的绞肉大战当中,新上来的新兵,也没有任何实战经验,更加难以应对对面俄军的“老油条”。

而在近期,位于前线的俄罗斯士兵缴获到了一些“奇怪”的物资,让外界对于基辅当局如今的近的更加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

01.乌军口粮变成了木头棍?

据悉,一则视频正在海内外的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其内容为一群俄军士兵,拆解了一根在乌克兰阵地缴获的能量棒,结果看似完好的包装之下,居然是一根实心的小木棍。

更加可笑的是,乌克兰方面还刻意地将这根小木棍,切成了能量棒的形状,甚至还进行了倒角处理,表面非常光滑。若是将它们和真的军粮混合在一块,不拆开包装,根本无法分辨这究竟是木棒还是能量棒。

这背后或许涉及到了基辅方面的一些贪腐问题,但在本质上所体现出的,还是在长年累日的战争之下,即便乌克兰是全球最好的产粮区之一,也开始逐渐难以供应起一线士兵的战斗口粮配给。

因为从单一用途上来说,此类能量棒有高能量高热量的属性,往往是在高强度交战之时,士兵用于临时性补给,而非日常食用。但如今,这种“救命口粮”都遭到了克扣,很难不让人怀疑究竟是没得发,还是“发不起”。

如果是前者,意味着西方国家的军事经济援助已经耗尽,乌克兰的军事工业生产遭到腰斩,只能用这种面子工程来滥竽充数;而如果是后者,那问题就更加严重了,意味着三年战争已经彻底将乌克兰的本国供应配置体系打崩,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02.乌克兰征兵官不会让儿子送死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乌克兰的现状究竟如何,来自乌克兰征兵办公室TCC的官员们,应当是最有发言权的一批人,因为他们大都由前线撤下来的老兵组成,同时,对于征兵的标准调整,也有着极其敏感的嗅觉。

早在今年4月份,有关媒体就针对乌克兰罗曼诺夫州,拉迪维洛夫征兵办公室负责人科瓦尔丘克,进行了一次采访。这是一名从2014年顿巴斯战争开始,就活跃在前线的老兵,还参加过极其血腥的巴赫穆特战役。按照他的说法,他领导的营在前线鏖战一个月,24人当场阵亡,111人受伤,其中阵亡或者投降的,绝大部分都是新兵,很多人都活不到老兵的阶段。

科瓦尔丘克进一步表示,从战争一开始,指挥官们就没有计算过人力资源,明明乌军的人数要比俄军少的多,可依旧有整营整营的人死在前线。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乌克兰军队内部,不送人去送死就会直接被撤职,送的人多了反而能够得到勋章,成为了全世界罕有的奇怪现象。

鉴于乌克兰军队这一糟糕的现状,科瓦尔丘克明确表示,并不会同意他22岁的儿子参军去送死,尽管他并没有达到征兵的要求年龄。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他的儿子,在学校的理论课成绩非常好,并且已经与爱人订婚。

03.俄乌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实际上,无论是从木棒能量棒,还是从乌克兰征兵官的表态上,我们都可以发现,在整场战争当中,乌克兰的真实表现远没有西方国家所宣传的那样强悍,更多的是依靠从2014年开展以来所堆积下来的老兵部队。

两年前的乌军夏季大反攻中,驾驶德制“豹”2坦克,和美制M2“布莱德利”战车的北约旅,在前线遭到俄军炮火与地雷组合式的一锅端,直接证明了由欧美国家训出来,且装备西方所谓先进装备的新兵,根本无法起到改变局势的效果,更不用谈新一阶段的大反攻了。

而从这一时刻开始,俄乌双方就陷入到了激烈的绞肉战当中,反倒是由美国特种部队训练出来的“海妖”,频繁在前线传出大量战果。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兵已经消耗殆尽,而能够成长为老兵的新兵又寥寥无几,直接让乌克兰军队的前线出现“人力断层”,加上炮弹等一系列的弹药后勤出现严重不足,让对面的俄军看到了发起反击的机会。

截止到目前为止,俄军在一线的进展出现大幅提升,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在几个村镇的争夺当中,而是在仅在一天之内,就能够往前推进10公里以上。虽然难免有激进的嫌疑,但奈何用于防卫乌克兰二线部队,大都是动员的国土防卫旅,根本无法在缺乏后勤支持的情况下进行高烈度作战,临阵放上几枪,那就算是对得起泽连斯基总统了。

也是基于这一全新的现实,俄罗斯方面在新一轮的谈判中提出了两个新的条件,要求北约保证不吸纳更多的成员国,同时要乌克兰保持中立。普京已经出手,接下来就看泽连斯基,以及站在他背后的欧盟与美国怎么接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