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档,中国电影圈发生了两件“离谱”的事:一边是扎堆上映的11部新片集体扑街,票房同比腰斩,观众纷纷吐槽其质量“连短视频都不如”;另一边是上映90天的“老动画”《哪吒2》单日票房逆势暴涨,排片率低到2%却场场爆满,观众甚至主动打电话逼着影院加场。更魔幻的是,连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都再次公开表态力挺,冲击全球第四!

反常现象1:观众“倒逼”排片,影院跪着赚钱?
谁能想到,2025年的电影院会出现观众集体“教老板做生意”的奇观?
五一当天,《哪吒2》排片率仅有2%,但上座率高达75%,场均票房是同期新片的3倍。许多家长直接在社交平台晒出“打电话催排片”的截图,影院经理连夜调整排片表,有网友调侃:“这届观众比大数据还懂市场!” 更反常的是亲子群体。按常理,动画片上映一个月后热度就该消退,但《哪吒2》五一期间反而新增了30%的“新粉”。

反常现象2:密钥延期=圈钱?数据啪啪打脸!
虽然大多数网友都是力挺《哪吒2》的,但是也不可否认,也有一批人总在喷《哪吒2》三次延期密钥是“吃相难看”,但对比同样延期的《唐探4》(单日票房15万),《哪吒2》日均千万级的进账直接让黑子闭嘴。更值得一提的是,《哪吒2》的衍生品盲盒、手办等卖到供不应求,观众愿意为《哪吒2》 三次延密买单,就足以证明:我们不是抵制“长线放映”,而是抵制烂片。

反常现象3:央视罕见力挺,国产动画春天来了?
如果说前两大反常现象只是观众和市场的自发行为,那么央视的公开支持则将《哪吒2》的热潮提升到了国家层面。此前,央视不仅在新闻中多次报道《哪吒2》的票房佳绩,还在社交媒体上直言:“全球第四稳了!”这样的言论,无疑是对《哪吒2》的高度认可和期待。
而近期,央视再次发文:158亿,冲击全球第四!这不仅是对《哪吒2》这一部作品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国产动画电影行业的一种鼓励和期待。在央视的力挺下,《哪吒2》的票房持续走高,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这一系列的反常现象揭示了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观众的审美和品味正在不断提升,他们不再盲目追求流量明星和热门IP,而是更加注重电影本身的质量和内涵。
《哪吒2》的成功正是源于其精良的制作、深刻的主题和贴近观众情感的叙事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双核驱动”,使得陈塘关的青铜纹饰和太乙真人的“川普”方言毫无违和感;4000人团队五年精心打造的特效,每一帧都价值不菲,但同时也展现了“每一秒都可作壁纸”的高品质。

再对比,五一档上映的11部新片,其中多部是翻拍IP,剧情老套,光是看电影名字和海报,就已经大概猜出故事内容。这些新片要么剧情平淡,要么就是特效粗制滥造,还有的就是演员演技浮夸。总之,没有一部能够像《哪吒2》那样,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引发观众的共鸣。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会为烂片买单,他们只会为真正的好电影欢呼。因此,这些新片的扑街,也在情理之中。

总结:当观众用电影票投票,当影院为一部动画片连夜改排片表,当央视为“全球第四”摇旗呐喊,我们就足以看出:精装和毛坯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注: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