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未见过张文瑞,却常常被他的书法吸引,这是笔者与张文瑞之间的缘分,也是张文瑞“充乎于内,动乎于外,见乎其字”的风神外溢而引起了观者的共鸣。
由于常常看张文瑞的书法,虽然素未谋面,透过其字,对他也应有几分了解,所谓“字如其人、如其志、如其学,是也”。那么,作为专业评论工作者说说其人、聊聊其书法,也还是可以有发言权的。
张文瑞是一位“非著名”的书法家,说其“非著名”是因为他没有“誉满书坛”、“百年之笔”之名气,也可以说张文瑞是一位“草根”书法家,这是因为他没有显赫的社会职务,但是,张文瑞却是一位典型的实力派。正是因为“非著名”,张文瑞直到今天依然躬耕求索,笔耕不怠,他真诚而纯粹,坦诚又虚心,也正是因为“草根”,张文瑞少了很多觥筹交错地应酬,少了很多吹捧与自我吹捧地炒作,也才能有更多时间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临帖,仔仔细细写字。

张文瑞书法作品《桃花源记·陶渊明》
也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也许血脉中天生流淌着艺术基因,张文瑞自幼就喜欢书法,非常有幸地是张文瑞上学之前曾得到当地一位“老学究”的青睐,在“老学究”的指导者中,扎实临帖、认真读帖,第一口艺术的奶汁很纯正。小学阶段,由于毛笔字写得漂亮,老师格外关注张文瑞,还常常给他“开小灶”。在老师的不断表扬和鼓励中,激发了张文瑞学习书法的兴趣,进步很快,书法艺术的种子也深深埋藏在张文瑞的心田。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虽然张文瑞并没有考取专业书法学校,但是,书法艺术的种子则在心中生了根,发了芽,并伴随着人生的跌宕,经历过百般磨砺,茁壮成长了起来,直至枝繁叶茂。
精专久长,延边春秋,如今,张文瑞真、草、篆、隶、行皆有涉猎,尤以行书、行草书最善,偶尔也写榜书,其榜书以行书、行草书为基,能酣畅淋漓,气势磅礴,在此不过多解读,仅以其行书、行草书窥豹一斑。
从张文瑞的行书、行草书之中,可以看到张文瑞有着深厚的书写功力,那是百炼成钢的肌肉记忆,也是对多家字体、多种风貌积学厚养之后的融会贯通,主要表现于章法、字法、笔法等“书法之法”而升华为“书法之艺”。
首先,看张文瑞的章法,虚与实,相生相合;浓与淡,交相辉映;干与湿,乍合乍离,笔画裹毫挥运,章法形散神聚,一派天机。秀逸处,隽永而灵动;典雅处,疏朗而潇洒。点画、线条、字体,或飘逸、或洒脱、或老辣、或恣肆,统合一体,融成精妙,字里行间充盈着张力,仿佛呈现一种化境状态,那种化境状态是传统书法与现代书艺的结合、是书法神韵与心性情感的交融,更是修为、学养、技术、艺术的高度统一,挥洒自如,潇潇洒洒,仿佛若隐若现着哲学的意涵,如画、如舞、如诗,似儒、似道、似禅,却又不尽然,还有真意,欲辩却忘言,不能言其状,唯有品读,则让人神游,唯有细观,则让人遐想,意味无穷,妙不可言。

张文瑞书法作品《木叶吟风千籁作 菊丛含雨万珠明》
其次,看张文瑞的字法,其结构、形态、姿貌,精神飞动,有对立,亦能和谐;骨法洞达,隽美之中,彰显着真功;意态奇逸,共性之中,又凸显着鲜明的个性,节奏感充沛,韵律感十足,乍一看,似有毛体书法的纵逸,又似有刘墉的圆润,细品,其变化多端的笔法、各尽其妙的字形,还似若带着《兰亭序》的隽永、赵孟頫的妍美、孙过庭的遒劲,字字珠玑,笔笔有法,又笔笔无法,有法与无法之间,气脉贯通,风神激荡。显然,这非轻率浮躁者所能达到的书写状态,更非“朝学执笔,便自夸其能者”所能达到的书写功力,而是融了多家之法,集了众体之学,经过几十年精修入境的锤炼,铸就了一家之貌的书法样式。
再看张文瑞的笔法,线条十分灵动,点画十分自然,入笔、行笔、收笔,或快、或慢、或收、或放、或开、或合、或疏、或密,无荒率之气,更无浮躁之感,那刚与柔的交替、动与静的转换、那方与圆的辉映、欹与正的结合,无不挥洒自如,又恰到好处。说其点,如高山坠石、鲲鹏击水、长虹饮涧……, 皆不能言其真;说其线,似屋漏痕、似锥画沙、似折钗股……,也不能道其妙,因为,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又常常出于意料之外,在情理之中的是法度,意料之外则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奇,很别致、也很高级。显然,那是张文瑞的独特风格,有别于传统,更有别于今人。
如果说章法、字法、笔法是张文瑞赖以名世的法度,那法度则恪守着主流,严守着正脉之道,而法度所蕴含的格调则更引人瞩目。当张文瑞以严谨而扎实书法之法为基石,把人生感悟、生活情感、处世状态,以及所宠所养、所学所想统统融入书法之法,其书法之艺也就进入了佳境,实现法理互通,技艺生辉的状态。无疑,这是张文瑞内蕴充实的自然外露,也是他一生追求的书法状态。

张文瑞书法作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放眼当代书坛,很多书法家都向钱看齐、向效率看齐,一切都太浮躁了,浮躁地让所有人都没时间面对内心,更没时间放飞梦想,即便名气很大的书法家也都追逐利益了,也都快餐式、机械化了,可是,也总有一些恒心驻守者处静心于深邃之中,得大道于心源,踔厉奋发,追逐着崇高。张文瑞就是其中一员,他对书法的那股韧劲儿诠释出一种独特,闪烁着光芒,充盈着魅力。这一切皆因喜欢,因为喜欢,张文瑞不怕投入精力,因为喜欢,张文瑞写得纯粹、写得真诚、写得深入,他把别人用在觥筹交错、高谈阔论上的时间统统用于写字,他写出了风姿独秀,也看到了曙光。
行文至此,笔者不由想到“高手在民间”这句谚语,并从张文瑞身上得到了验证。在众多东奔西跑,四处走穴的书法家之中,不排除有高手存在,但民间也一定有高手,在藏龙卧虎的民间,纯粹而真诚的书法家鲜有机会走进大众视野,所以未能走进寻常百姓,也未能名扬书坛,但是,因为“心中有足乐”,即便不予认知,对书法的热情也丝毫不减,并为此“毕其功于一生”。毫无疑问,张文瑞就是一位“民间高手”,好在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民间高手”的张文瑞被发现,其历尽千帆的求索过程也随之被发现,他的艺术也因真挚情感而出圈、爆款,受到大众的热烈好评。
(桑干)
艺术家简历张文瑞,出生于河北省宽城滿族自治县。现任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受小学语文老师和邻居教书先生的影响,对写毛笔字产生了浓厚兴趣。参加工作后,利用闲暇之余,研读名帖,临摹习字,书法有了一定基础,并得到书法名师的指导与艺术环境的熏陶,书艺有了很大进步,逐步形成自已的风格,以“二王”为主,兼容其他。
作品欣赏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