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不让蹲着!”10月13日,长沙万象城一名保安对蹲地休息的孕妇说出这句话时,恐怕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据现代快报报道,这位怀孕三个月的女士因孕反强烈突然不适,蹲在商场角落缓神,却遭保安驱赶。事后商场回应称“是保安疏忽”,提出补偿两张电影票,但当事人迟迟未接受。网友的怒火瞬间被点燃:“难道高档商场的体面,容不下一个孕妇的喘息?”
【保安的驱赶背后,是管理体系的“冷暴力”】1. “规矩大于人命”的机械执行保安的一句“商场不让蹲着”,暴露了某些服务行业培训的致命缺陷。万象城工作人员后来澄清“商场没有不让蹲的规定”,但为什么保安会形成这样的认知?一位从业20年的物业经理透露:部分商场虽不明文禁止蹲坐,但会要求保安“维护环境形象”,暗示需驱赶“不雅观”行为。这种模糊指令下,保安成了背锅侠。
更讽刺的是,驱赶孕妇的保安可能正遭遇着自己的困境。北京某安保公司调查显示,超六成保安每日站立超10小时,自己却无权坐下休息。当他们用同样的标准要求顾客时,悲剧就发生了。
2. 危机处理暴露的责任转移商场回应称“已惩罚保安”,但未说明如何改进制度。这种把问题推给个人的做法,就像医生只贴退烧贴却不管病毒感染。2024年上海某商场发生过类似事件:保安赶走低血糖老人后,商场道歉并增设休息区,反而赢得口碑。对比之下,万象城的“电影票补偿”显得轻飘无力——孕妇需要的不是两张票,而是被尊重的权利。
【孕妇的困境,是千万女性的缩影】1. “孕反不是病,难受起来要人命”当事人丈夫提到,妻子“每天都会吐几次”。医学资料显示,孕早期妊娠反应会导致头晕、虚汗、低血糖,蹲下或平躺是缓解症状的有效姿势。但公共场所鲜少设置孕妇应急休息区。北京妇产医院医生坦言:“很多孕妇怕给别人添乱,强忍不适,反而增加晕厥风险。”
2. 被忽视的“隐性需求”《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为孕期女职工提供休息保障,但公共场所的服务却滞后多年。日本商场早在2010年推广“孕妇优先休息椅”,德国地铁站设置“应急蹲坐区”。反观国内,某机构调查全国50家高端商场,仅12家配备母婴室旁的孕妇休息区。
【服务的温度,藏在“多问一句”的细节里】1. 从“驱赶”到“关怀”的转变同样在长沙,某超市保安的举动曾获点赞:见孕妇蹲地,他推来购物椅并端来温水。这名保安接受采访时说:“我老婆也怀过孕,知道那种难受。问一句要不要帮忙,累不坏人。”
事实上,公共服务手册中早有“主动询问”条款。杭州西湖景区培训保安三句话:“您需要帮助吗?”“这里有座位。”“需要叫医护吗?”简单询问,既能维护秩序又能传递温暖。
2. 设施不足背后的设计反思高端商场舍得花百万装水晶灯,却不愿多摆几张长椅。建筑师林伟曾指出:国内商场常为追求“开阔感”减少座位,忽略人性化需求。实际上,合理设置的休息区反能提升消费时长。北京朝阳大悦城在每层电梯口增设软座后,顾客停留时间平均增加18分钟。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更多实际行动】1. 法律保障与现实落差的鸿沟《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保障了职场女性的权益,但公共场所的防护网仍存漏洞。律师指出,目前尚无全国性法规强制商场配置孕妇休息区。部分城市如上海已试点“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标准”,要求万平方米以上商场配备孕妇优先区,值得推广。
2. 商家的长远账本驱逐一个孕妇,可能失去一个家庭未来十年的消费。数据显示,母婴群体年均消费力达3.6万元,且对品牌忠诚度高。郑州某商场因设立“孕婴关怀站”,母婴产品销量连续三年增长超20%。消费者王女士坦言:“哪里对我孩子好,我就办哪家的会员卡。”
【城市的文明,在于如何对待每一个人】事件发生后,网友在万象城点评页留下近千条评论。最戳心的一条写着:“我怀孕时也在商场吐过,保洁阿姨一边拖地一边安慰我‘当妈不容易’,还给我塞了颗糖。那颗糖,甜了我整整一年。”
或许真正的服务升级,不需要豪华装修或高科技设备,只需要轻轻说一句:“您需要帮助吗?”
(为保护隐私,涉及人物均使用化名。)
点击“关注”,听胡同口的热乎气儿,唠老百姓的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