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论,严正警告日方若武力介入台海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高市早苗此前在国会答辩时称中国大陆对台动武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并拒绝撤回言论。林剑指出该言论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1895年《马关条约》的墨迹未干,日本便迫不及待地将台湾岛纳入殖民版图。这座被称为“帝国南进基石”的宝岛,被强征的樟脑、砂糖和稻米支撑着日本的工业化进程,而皇民化运动则试图抹去岛上居民的民族记忆。历史档案显示,仅1902年“后藤新平大扫荡”就造成近万名台湾抗日志士牺牲,这种血腥统治模式如今在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论中仍能找到回响。
当高市早苗重提“存亡危机事态”时,其话术与1931年关东军炮制柳条湖事件的剧本如出一辙。当年日军以“自卫权”为借口侵占东三省,今天日本政客又试图将台海局势与国家安全强行捆绑。东京大学历史学者中村哲夫指出,这种“危机制造”策略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遗传基因——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媒体同样大肆渲染“满洲生命线论”,与当前炒作“台湾海峡航道安全”形成惊人镜像。

1972年中日建交时,田中角荣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但解密外交文件显示,日本外务省同期秘密制定《对台技术合作纲要》,通过半导体产业扶持维系对台影响力。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派延续至今:2023年日本对台军售同比增长47%,却在中方抗议时狡辩称“遵循非官方务实交流原则”。这种战略模糊正是《美日安保条约》刻意预留的灰色地带。
日本将台湾视为“海上生命线”的焦虑,实则是其地缘战略的致命误区。数据显示日本85%的石油运输需经台海,但这种经济命脉本可通过与中国的互利合作保障。早稻田大学教授佐藤诚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些政客仍沉溺于“台湾是帝国南门”的殖民旧梦,却故意忽视中国海军已有能力在宫古海峡实施常态化巡逻的现实。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日本甘当美国“印太战略”马前卒,最终可能重蹈甲午战争前误判中国实力的覆辙。
林剑发言中“台湾光复80周年”的提法,是对日本殖民历史的精准狙击。1895-1945年间,日本在台推行“皇民化”政策导致65万台湾同胞伤亡,如今高市早苗的言论正是这种殖民思维的当代投射。外交部援引《联合国宪章》第51条绝非虚言——中国东风-26导弹的射程已覆盖关岛,福建舰航母战斗群更在台东海域完成实战演练。日本防卫省2023年兵推显示,其所谓“西南诸岛防御”在解放军火力覆盖下生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当年日本以“保卫朝鲜半岛”为由发动甲午战争,如今又借“台海危机”谋求军事扩张。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894年的晚清,福建舰电磁弹射器的蓝光与歼-20的涡扇轰鸣,正在改写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正如明治大学和平研究所报告所警告:日本若执意介入台海,不仅会彻底摧毁中日关系,更将动摇以《波茨坦公告》为基础的东亚战后秩序。玩火者终将自焚,这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用鲜血铸就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