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菜友朋友,经常遇到土壤板结、肥力不够的问题。现在正好准备入秋,种菜好时节,土壤硬邦邦的,很是让人糟心,咋办?
其实啊不用着急,更不用想得那么复杂,可以去公园、路边溜达溜达,随手采集三样东西,混进土里,不仅土壤变疏松了,而且还富得流油。
是哪三样东西呢?下面就来看一看。
1.树叶、松针
现在秋天来了,好时候也来了。到了这个季节,不管是城市的人行道、小区绿化带,还是郊野公园、农村路边,到处都能看到落下来的树叶和松针。
树叶和松针质地疏松,纤维含量高,能在土壤中慢慢分解,形成腐殖质,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还能增加土壤透气性,吸引微生物和蚯蚓来活动,进一步松土肥土。
像松针,本身偏酸性,适合用于中和北方一些偏碱的土壤。
收集的时候,最好选看起来干净、没有明显霉斑或病虫害的叶子。
拿回家之后,先摊开晒干。晒到叶子发脆、一捏就碎的程度,就可以用木棒或者其它工具把它们打碎。
不必发酵,直接在翻地的时候,把碎叶子混进土壤表层,再稍作翻拌即可。
建议每年秋季都做一次。你会发现土壤明显变软、变黑,也越来越肥。
2.杂草
路边、公园边缘、荒地,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杂草。
比较常见的有狗尾草、蒲公英、稗草、马唐等。
这些草生长力旺盛,说明它们根系发达、吸收养分能力强,体内积累了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质。
杂草腐烂后能形成良好的有机肥料,提升土壤氮、钾含量,改善板结。
尤其是一些深根型杂草,能把深层土壤的矿物质带到表层,增加土壤肥力。
采摘时最好选择未结籽的杂草,避免将来种子入土再生。
可以戴手套直接拔,也可以用镰刀割。
拿回家后同样先晒干,然后敲碎或剪成小段。翻地时直接掺入土中,会在土壤中自然分解,有效增强地力。
3.树枝
修剪下来的树枝、掉落的枯枝,在公园里、行道树旁、林地边缘都很常见。
树枝虽然分解速度慢,但碳氮比高,纤维结构稳定,混入土壤后能长期维持孔隙结构,有效防止板结,特别适合用于黏质土,增强排水性和透气性。
不建议直接用粗大的树枝,应挑选直径2厘米以下的小枝或断枝。
收集回来后,先晒干,然后用锤子砸碎,或者用剪刀剪成1-3厘米长的小段。
在犁地或深翻时将这些碎树枝均匀撒入,与土壤混合即可。树枝会缓慢分解,持续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所以啊,土壤板结别急,更别买一堆化学用品,更加伤害土地。
没事出去走走,公园路边转几圈,薅点树叶、拔点杂草、捡点树枝,你身边全是宝贝。
收拾收拾,混进土里,没事翻两下,你就等着土肥得流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