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025上半年国内手机销量:苹果均价第一,国产旗舰“高端之路”有多远?

数码 I 渝码科技2025年上半年的国内手机市场,数据比想象中更“真实”。在整体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各品牌在不同价格区间的

数码 I 渝码科技

2025年上半年的国内手机市场,数据比想象中更“真实”。

在整体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各品牌在不同价格区间的“攻防战”愈发激烈。

数据显示,苹果依然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和生态优势,在高端市场牢牢占据主导地位,而国产厂商虽在中低端市场全面开花,但在冲击6000元以上超高端领域,仍面临巨大挑战。

0-1000元:小米领跑,性价比之王地位稳固

在百元机市场,小米销量最高,为611.8万部,其中红米系列功不可没。

凭借Note系列的持续迭代和极致性价比策略,小米牢牢抓住了学生群体和下沉市场用户。

vivo 、OPPO和荣耀销量依次为312.5万部、298.1万部、290.8万部,分列二至四位,主要依靠Y系列和Play系列维持基本盘。

而这个价位段,用户最关注的是“够用”和“耐用”,小米的供应链优势和品牌认知度依然难以撼动。

1000-2000元:vivo反超,OPPO、荣耀紧追

进入千元主流市场,vivo以 27.3% 的份额成为最大赢家,其销量为 879.5万部,其中S 系列和 iQOO Neo 系列表现亮眼,尤其在2000元档位精准卡位,兼顾性能与影像。

荣耀以24.7%位列第三,其新机荣耀 X70 功不可没,即使在即将开启的双11活动中,该机型仅次于苹果 iPhone 17 系列后位居第四名,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产品牌。

小米紧随其后,其销量为 617.3万部,OPPO和华为则分别为 574.7万部、351.5万部。

数据显示,这一价位段竞争最为白热化,品牌之间的差距往往只缺乏一款爆款机型。

2000-3000元:vivo持续领跑,国产旗舰“腰部”战场

在2000-3000元黄金价位段,vivo以 23.7%的份额继续领先,iQOO 13、vivo S20 等机型在性能释放和人像摄影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小米(21.4%)和华为(21.0%)紧随其后,红米K80系列、华为Nova 14 系列均取得不错反响。

荣耀该价位段占比14.4%,表现相对平稳。

此区间是用户换机的主力选择,也是品牌技术实力和产品定义能力的“试金石”。

3000-4000元:OPPO夺冠,Find X系列站稳脚跟

3000-4000 元是国产旗舰的“主战场”,OPPO 以 33.75% 的绝对优势登顶,Find X8系列凭借哈苏影像和轻薄设计赢得市场认可。

华为(19.5%)凭借 Nova 系列的“影像机皇”口碑紧追不舍。而小米和荣耀分列三、四位。

这一价位段,用户开始追求品牌调性、影像体验和设计质感,OPPO的高端化战略初见成效。

4000-6000元:华为强势回归,国产高端“守门人”

在4000-6000元的高端市场,华为以682.6万部销量占据该价位段的主导地位,Mate 70系列和Pura70系列的热销,彰显了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用户忠诚度。

小米次之,销量为 403.4万部,凭借小米 15 系列热销助其稳住阵脚,截止目前,标准版销量约383万部,Pro版销量约188.5万部,UItra版本约65万部。

苹果(15%)在此价位段主要依靠iPhone 15 和 iPhone SE(高配版)出货,其销量约为 308.7万部。

这一区间,华为凭借自研芯片和鸿蒙生态,重新定义了国产高端的标准。

6000元以上:苹果“一超多强”,国产仍处追赶

在 6000 元以上的超高端市场,苹果以 65% 的份额遥遥领先,iPhone 16 Pro系列依然是绝对主角。

华为以24%位列第二,其中以 Mate X6 折叠屏为代表高端机型贡献了近 400 万销量。三星折叠屏(Z Fold6/Flip6)占比约7%,其他品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关键的数据是均价,2025年上半年,苹果在国内市场的平均售价(ASP)超过7000元,依然高居榜首。

而国产头部品牌中,华为均价接近6000元,vivo、OPPO、小米等品牌均价仍徘徊在3000-4000元区间。

总而言之,苹果在超高端市场的统治力,依然建立在品牌、生态、软硬件一体化体验的“护城河”之上。

而国产厂商,虽然在4000-6000元市场与华为共同扛起大旗,但在6000元以上市场,仍处于“追赶者”位置。

不过,除华为外,小米、OPPO、vivo在影像、AI、折叠屏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国产旗舰的“高端之路”虽远,但方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