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荧幕刘备到教育校长:孙彦军的跨界人生与育人哲学

当78岁的孙彦军站在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开学典礼的讲台上,台下年轻学子或许很难将这位白发校长与94版《三国演义》中那个泪

当78岁的孙彦军站在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开学典礼的讲台上,台下年轻学子或许很难将这位白发校长与94版《三国演义》中那个泪洒长坂坡的仁义刘备联系起来。从塑造经典角色到创办职业院校,这位老艺术家的转身跨度之大,恰似他饰演的刘备从织席贩履到称帝蜀汉的传奇。

经典荧幕形象:仁义刘备的艺术巅峰

1994年,孙彦军用283场哭戏诠释的刘备成为难以逾越的荧幕经典。相较于后来版本强调枭雄特质的演绎,他将原著中“弘毅宽厚”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有三让徐州的隐忍克制,又有摔阿斗时的情绪爆发。剧评人曾形容其表演“如温玉含锋”,尤其在“携民渡江”段落中,一个回望镜头的悲悯眼神便胜过千言万语。

鲜为人知的是,孙彦军多次坦言“不喜欢演刘备”。在近期采访中他透露,这个角色需要时刻维持“端着”的状态,与其话剧出身的表演风格存在冲突。这种艺术追求与角色限制的矛盾,恰成为他日后转型的伏笔。

巅峰转身:从演员到教育者的抉择

世纪之交,正值演艺事业黄金期的孙彦军做出惊人之举:南下广东创办演艺职业学院。这一选择背后有三重动因:早年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教时萌发的教育情怀,90年代末职业教育政策红利的推动,以及他始终坚信的“表演本质是塑造人性”的理念。

转型之路充满戏剧性。据媒体报道,建校初期他曾被引资方误导至荒僻郊区,首批招生仅87人。但正如刘备“屡败屡战”,他带着教师团队亲赴横店开拓实训基地,将“片场即课堂”的理念贯彻至今。

校长孙彦军的“仁义治校”

“实战教学”是孙彦军治校的核心密码。该校近年与横店影视城建立深度合作,学生大三全年进驻剧组实践,这种模式使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2025年开学典礼上,他仍坚持脱稿演讲两小时,用表演专业的呼吸训练法示范台词功底。

更意味深长的是其教育哲学的延续。他将刘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转化为“艺术与品德并重”的校训,要求表演系学生必修传统文化课程。这种理念的成效可见于学校规模扩张——从初创时的单一专业发展到如今8个院系、近万名学生。

双重身份的共生价值

在孙彦军看来,表演与教育始终同频共振。他常以刘备“三顾茅庐”为例教导学生:“好演员要像诸葛亮等明主那样耐得住寂寞。”而办学经历又反哺其艺术理解,近年他指导的话剧《赵氏孤儿》便融入了职业教育中对“工匠精神”的思考。

这种跨界共生最生动的注脚,是他78岁仍亲自带队赴横店调研行业需求。正如他在演讲中强调的:“办学和演戏本质是相通的,都是在塑造人。”

跨界启示录:当经典角色照进现实

孙彦军的转型为艺术教育提供了独特样本。当多数院校困于“技术培训”窠臼时,他坚持用戏剧经典涵养职业素养;当同龄艺术家享受光环时,他选择在实训基地言传身教。

迎新晚会上,当白发校长与年轻学子共唱《这一拜》,镜头扫过他眼角的泪光——三十年前为剧情而流,今日为教育而落。这滴眼泪,或许正是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最鲜活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