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和早上八点一样,都可以成为投入工作或生活的起点。 时间本身没有优劣,优劣只是我们内心的分别。我们常因为“起晚了”、“状态差”、“能量低”,就轻易地放弃下午四点。 心里想着:“算了,等明天再说。”可真相是,完美的状态永远是稀缺品。很多时候,不是状态好了才能做事,而是先做事了,状态才会慢慢回正。 哪怕从下午四点开始“出摊”,我依然可以:✅写完一篇稿件✅完成当日运动计划✅甚至听一段小宇宙播客做完这些,不过两三个小时。 关键不是时长,而是习惯的连续性。人最怕的,就是等待那个“完美时机”。 等周一、等整点、等心情好……等着等着,那点心气就被耗光了。相反,先做起来,做成什么样算什么样。 不被“时间已晚”的念头阻挡,只要你保持“出摊”,状态就会在行动中逐渐回暖。 我所说的“下午四点”,是每一个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刻。拥有随时开始的能力,就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内在系统,带你穿越每一次的情绪低谷和状态低迷。 30岁以后,我越发明白:真正的掌控感,不是我总能斗志昂扬,而是即使在低谷,我也有办法让自己“出摊”,用行动本身,带来确定性的成长。 姐妹们,如果你也总在某个时刻感到乏力,别轻易否定自己。这无关懒散,而是需要策略。 不要放弃下午四点。30岁以后,我们守护的早已不是效率,而是那份“我依然能掌控自己人生”的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