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公公李长顺搬来和我们一起住,我心里就总是不舒服。
虽然他每个月准时给我打5000元生活费,帮我们家减轻了不少压力,可他每天在客厅打太极、摆弄那些占满阳台的花盆,总是让我觉得家里好像被他“霸占”了,实在是有些碍眼。
我背地里盘算着让他回老家,然后把我妈王桂芳接过来享福。
我费尽心思说服丈夫陈卫门,终于把公公赶走了。
我妈搬来的那天,我满心欢喜。
可才过了15天,邻居张大妈的一句话,像晴天霹雳,砸得我天旋地转。
那一刻,我的世界彻底崩塌了。
01
看着公公李长顺在客厅里慢吞吞地擦拭他的几盆老式盆栽,林晓晴心里一股火气就蹭地冒了上来。
每个月5000元的生活费,一分不少地打到她卡上,可这老头除了给钱,就不能少在她眼前晃悠吗?
“真碍事。”她心里默默嘀咕着。
她已经下定决心,要让公公搬走,然后把她妈接过来一起住,过上她想要的舒心日子。
半个月后,邻居张大妈的一句话,像晴天霹雳,彻底打破了她自以为完美的生活。
林晓晴和丈夫陈卫门结婚六年,女儿小雯已经四岁了。
他们住在一个中等城市的旧小区,房子是陈卫门父母留下的一套老式三居室,公公李长顺一直跟他们住在一起。
按说,三代人住一块儿,应该挺温馨的。
可林晓晴不这么觉得。
她总觉得这房子太小,装不下她对美好生活的全部幻想。
李长顺就像个固定的老摆件,占着空间,让她觉得压抑。
李长顺是个典型的老派人,话少,生活规律得像个老式闹钟。
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在客厅打一套慢悠悠的太极拳,然后去小区遛弯,顺便买菜。
七点,热乎乎的早餐已经摆上桌,包子稀饭,或者煎饼果子,都是他亲手做的。
他的手艺挺好,林晓晴得承认,但她更想要那种自由自在的早晨。
最让她烦的,是他那几盆占满阳台的植物。
一盆君子兰,两盆吊兰,还有几盆不知名的小多肉。
每天吃完饭,他都要慢条斯理地给它们浇水、剪枝、擦叶子。
阳光好的时候,阳台总被他的花盆和身影霸占。
林晓晴想在阳台晒衣服,或者跟闺蜜视频聊八卦,总觉得有双眼睛盯着,不自在。
她也知道,自己对公公的不满,其实裹着一层“感激”的外衣。
这感激,来自每月准时到账的5000元生活费。
这笔钱是李长顺的退休金。
陈卫门的工资还行,但房贷、车贷、小雯的幼儿园费用,再加上日常开销,常常入不敷出。
公公这5000元,帮他们家减轻了不少压力。
小雯的奶粉钱、林晓晴的化妆品钱,甚至每年一次的全家出游,很大一部分都靠这笔钱。
“晓晴,这钱你拿着,家里花销大,别省。”每次转账后,李长顺总是轻声说一句,脸上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慈爱。
林晓晴嘴上说“爸,您自己留着花”,心里却早就习惯了这笔钱。
她知道,公公几乎没什么额外花销,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爱好就是弄花草,偶尔去小区凉亭跟老朋友下棋。
他的衣服都是穿了好几年的旧款,鞋子也是一双旧布鞋。
除了买菜,他几乎不花大钱。
可这种经济依赖,没让林晓晴对公公多亲近。
反而,她觉得这钱像一张无形的合同,她享受着便利,却得“忍着”公公的存在。
她想要的,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家庭空间。
“卫门,你说爸是不是该回老家住段时间了?”晚上,等李长顺回房后,林晓晴窝在陈卫门怀里,试探着提起。
陈卫门正刷着手机,头也没抬:“爸挺好的,住这儿方便。”
“方便什么?阳台全是他的花盆,晒衣服都得挪半天。他早上打太极,声音不大,可我睡懒觉老被吵醒。小雯也大了,需要自己的房间,你说对不对?”林晓晴语气软,却步步紧逼。
陈卫门放下手机,皱了皱眉:“小雯才四岁,要什么独立空间?爸平时挺安静的。再说,他每月给咱们5000块,你忘了?”
提到钱,林晓晴脸色变了变。
她知道这是公公最大的贡献,也是她没法反驳的点。
但她很快找到新理由:“我知道爸对咱们好,可咱们不能老靠他吧。我妈一个人在家怪孤单的,我想把她接过来住段时间,帮咱们带带孩子,做做饭。爸回老家也能清净清净。”
她的话像颗小石子,丢进陈卫门的心湖,泛起一阵涟漪。
陈卫门沉默了,他是个孝顺的儿子,知道母亲去世后,父亲过得清苦。
但他也爱林晓晴,明白她对这个家的掌控欲。
他左右为难。
02
陈卫门的沉默,在林晓晴看来,就是默认。
她知道自己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接下来几天,她开始变着法儿加码。
“卫门,我妈最近老给我打电话,说她腰疼,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我真挺担心的。”林晓晴在饭桌上,当着李长顺的面,假装随意提起。
她偷瞄公公的反应,他只是低头吃饭,好像没听见。
“真的?要不带妈去医院看看?”陈卫门关心道。
“我也这么想。可她那人,不爱麻烦别人。要是能接她过来住,咱们也能照顾她。”林晓晴说着,又瞥了李长顺一眼。
老人的筷子停了一下,又继续夹菜,像什么也没听见。
林晓晴心里冷笑。
她知道公公不是没听见,只是在装聾。
她就是要让他明白,这个家,她说了算。
她开始故意制造小麻烦。
比如,把自己的拖鞋扔在客厅中间,差点让李长顺绊倒。
又比如,在他浇花时,把音乐开得震天响,装作没看见他皱眉。
还有一次,她故意把李长顺常坐的沙发靠垫拿走,让他坐得不舒服。
这些都是小事,但积少成多,像一根根小刺,扎在李长顺心上。
李长顺从没抱怨。
他只是默默把拖鞋挪开,默默关小音量,默默坐到硬椅子上。
他的沉默,在林晓晴眼里,是种顺从,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这抗议,反而让她更反感。
“卫门,我妈真需要人照顾了。她一个人住,万一出事,咱们都不知道。爸身体好,回老家住段时间,那儿有老朋友,热闹。”林晓晴再次对陈卫门说。
这次,她语气强硬,不像商量,像通知。
陈卫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他爱妻子,也理解她想照顾母亲的心。
但他更知道父亲对这个家的付出。
那5000元,对一个退休老人,几乎是全部的积蓄。
如果父亲走了,这笔钱可能就没了。
“晓晴,你让我再想想,爸他……”陈卫门试图拖延。
“想什么?我妈身体不好,等她真病倒了,你后悔都来不及!爸身体好,他自己也说喜欢老家的清静。过年咱们再接他回来不就行了?”林晓晴步步紧逼。
她知道陈卫门心软,只要她坚持,他会妥协。
果然,在她软磨硬泡,外加冷战攻势下,陈卫门投降了。
“好吧,我跟爸说。”陈卫门揉着眉心,疲惫地说。
林晓晴心里一喜,脸上却装出担忧:“你得好好跟爸说,别伤他心。就说我妈身体不好,房间不够,所以……”
陈卫门没说话,深深叹了口气。
他知道,有些话再怎么修饰,都会伤人。
那天晚上,陈卫门和李长顺在书房谈了很久。
林晓晴假装在厨房忙,耳朵却竖得老高。
她听不清具体内容,只听到陈卫门低沉的声音和李长顺偶尔的应答。
陈卫门从书房出来时,脸色苍白,眼神带着歉疚。
他看了林晓晴一眼,没说话,回了卧室。
林晓晴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她还特意安排了一次家庭聚餐,邀请母亲王桂芳来家里,展示她的热情和对小雯的疼爱。
她甚至带陈卫门去母亲家,让他在母亲的旧房子里看到她孤单的生活。
“卫门,你看妈这房子,墙都发霉了,她一个人多可怜。”林晓晴故意叹气。
陈卫门心动了,但他还是有些犹豫。
林晓晴又在闺蜜群里吐槽,抱怨公公占空间,闺蜜却说:“晓晴,你公公每月给你5000块,还做饭带孩子,这样的老人可不好找。”
林晓晴不以为然:“那又怎样?我想要的是自己的家。”
她没注意到,李长顺有次无意听到她的抱怨,默默走开,眼神黯淡。
03
三天后,李长顺开始收拾行李。
他的东西不多,一个旧背包,装了几件旧衣服,还有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是他和妻子(陈卫门母亲)的合影。
他把盆栽搬到阳台角落,用旧毯子盖好,像怕它们冻着。
林晓晴看着他忙碌,心里平静,甚至有点暗喜。
她想象着公公走后,家里会变得多宽敞,阳台是她的地盘,再没那些碍眼的植物。
“爸,你回老家住得惯吗?要不让卫门给你买张卧铺票?”林晓晴假装关心。
李长顺抬头,淡淡一笑,眼神带着她读不懂的深意。
“不用,普通火车就行,省钱。老家挺好,有老邻居,有菜地,清静。”
“那……您的生活费,还……”林晓晴犹豫,还是问了。
她知道不该问,但那5000元对她太重要。
李长顺放下相册,慈祥地看着她:“放心,晓晴。这钱是给小雯的,是给你们家的。只要我活着,不会断。”
林晓晴松了口气,又有点羞愧。
她为自己市侩感到羞愧,又为公公的慷慨心安理得。
她甚至给自己找理由:这钱本来就是他该给的,他也说是给小雯的。
离开那天,陈卫门送李长顺去车站。
林晓晴以小雯感冒为由,留在家里。
她知道这是借口,她不想面对离别的场景,更不想看到公公那双可能带伤的眼睛。
“爸,您保重,我每周给您打电话。”陈卫门在车站,握着李长顺的手,眼眶泛红。
“好孩子,照顾好晓晴和小雯,家靠你了。”李长顺拍拍儿子肩膀,眼神不舍。
他最后看了一眼陈卫门,瘦削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陈卫门回家时,脸色阴沉。
林晓晴给他倒了杯水,想缓和气氛:“卫门,别难过,爸又不是不回来。等我妈身体好了,咱们再接他回来。”
陈卫门闷头喝水,没回应。
他知道,有些裂痕一旦有了,很难补。
第二天,林晓晴的母亲王桂芳拖着大包小包,乐呵呵地搬进来了。
“哎呀,晴晴,你可算把妈接过来享福了!这房子不错,虽老了点,但挺敞亮!”王桂芳一进门就四处看,笑得合不拢嘴。
林晓晴高兴极了。
她终于有了想要的家庭空间。
她把阳台的盆栽全搬到楼道角落,换上新买的瑜伽垫和几盆时髦绿植。
客厅再没李长顺那老收音机的戏曲声,换成了她喜欢的流行歌。
“妈,您以后好好在这儿住,想吃什么想玩什么,跟我说。”林晓晴搂着王桂芳,开心地说。
王桂芳笑得更欢:“有你这孝顺闺女,妈这辈子值了!”
04
王桂芳搬来的头几天,林晓晴真觉得轻松又开心。
家里满是笑声,王桂芳做饭手艺好,每天变着花样给林晓晴和陈卫门做菜。
小雯也爱粘着外婆,俩人在客厅玩得不亦乐乎。
“妈,你这糖醋排骨真好吃,比我做的强!”林晓晴夹了块肉给王桂芳,笑着说。
“那是,你妈什么手艺?你就好好享受,别操心家务。”王桂芳得意地笑。
陈卫门也感觉家里变了样,虽然他心里对父亲的离开有愧疚,但见妻子和岳母开心,他不好说什么。
只是偶尔,看到阳台空荡的角落,或听到小雯问“爷爷去哪儿了”,他眼神会暗下来。
林晓晴注意到了陈卫门的变化,但选择忽略。
她觉得他迟早会习惯,毕竟这才是她想要的家。
王桂芳还提议重新装修客厅,说要让家里“更有生气”。
林晓晴花钱买了新沙发和装饰画,甚至在朋友圈晒了和母亲的合照,配文“新生活,超开心”。
可小雯却开始表现出对爷爷的思念,抱着李长顺的旧围巾发呆,问:“爷爷什么时候回来?”
林晓晴敷衍说:“爷爷去老家玩了,过段时间回来。”
她心里却有些不安,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甜蜜日子没持续多久,问题就来了。
王桂芳爱看电视,声音开得老大。
林晓晴晚上想看书或跟陈卫门聊天,总被吵得心烦。
“妈,电视声音能不能小点?小雯睡了。”林晓晴忍不住提醒。
王桂芳摆摆手:“这点声音,小雯听不见。你小时候睡得跟猪似的,外面放炮你都不醒!”
还有开销问题。
王桂芳以前一个人住,舍不得花钱。
现在住到女儿家,觉得女儿女婿有钱,花起来大手大脚。
每天买菜,不是海鲜就是进口水果。
林晓晴的信用卡账单蹭蹭涨。
“妈,这草莓怎么这么贵?咱们买点苹果就行。”林晓晴看到账单,忍不住抱怨。
“贵点怎么了?你和卫门赚钱不就是花的?小雯爱吃,孩子长身体,不能省!”王桂芳理直气壮。
林晓晴心里不爽,但不好跟母亲吵。
毕竟,她为了让母亲来,把公公赶走了。
现在抱怨,不等于打自己脸?
更让她烦的,是母亲的期望。
王桂芳常在她耳边念:“晴晴,隔壁小李家闺女,嫁了个有钱人,住别墅开豪车。你看看你,这房子旧成什么样了,什么时候换个大的?”
林晓晴知道母亲是为她好,但这种攀比让她喘不过气。
她和陈卫门的工资不错,但离买别墅还差得远。
她还得靠公公那5000元,现在公公走了,那钱还在,她却总觉得不踏实。
她开始怀念公公在的日子。
他话虽少,但家里总干干净净。
他做的饭清淡,却从不浪费。
他从不干涉她,只默默付出。
半个月过去,林晓晴的轻松感被烦躁和压力取代。
她怀疑自己的决定,却不愿承认。
她安慰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等母亲适应就好了。
05
这天下午,林晓晴带小雯去小区玩。
刚到门口,碰上邻居张大妈。
张大妈热心肠,跟李长顺关系好,常一起在凉亭下棋。
“哟,晓晴,小雯又长高了!”张大妈笑呵呵地打招呼。
“张大妈好。”林晓晴笑着回应。
她心里有点忐忑,怕张大妈问起公公。
“最近怎么没见你公公?好久没跟他下棋了,怪想的。”张大妈果然提起。
林晓晴心里一紧,勉强笑:“哦,爸回老家了,他年纪大,想清静清静。”
张大妈笑容淡了,眼神带点怜悯。
她叹了口气,欲言又止。
林晓晴心头一跳,感觉不对,追问:“张大妈,您有什么话想说?”
张大妈看了一眼四周,压低声音,凑近她耳边说了一句话。
那句话像炸雷,瞬间击碎了林晓晴的脑海。